遙想三十二年前的仲夏,名校畢業的“千里馬”馬玉山被“放牧”至塞外小城寧夏吳忠,他既未自暴自棄,也未怨天尤人;而是宛如戈壁白楊一般深深扎根西北大地,長年專注高端儀表國產替代研發,終于突破高端儀表“卡脖子”技術,并于2021年榮耀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在馬玉山參選院士時,對其科研成果作出高度評價:“馬玉山在超大口徑零泄漏控制閥設計技術、復雜擾動下高精度控制閥設計方法、嚴酷工況下長壽命控制閥制造技術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馬玉山現任寧夏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寧夏大學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
放棄沿海城市企業百萬年薪“誘惑”
1991年畢業季,馬玉山揮別母校吉林大學時,并未像有的同學那樣奔赴大城市,踏進大機關,而是被分配至位于西北小城的寧夏吳忠儀表廠,成為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車間見習工人。
其時,馬玉山坦然面對現實,欣然接受安排,潛心扎根小城。他虛心向工人師傅請教,不拒臟活累活。一年后,他的勤奮努力得到工廠賞識,終于告別車間,踏進技術室。
他誠心向資深工程師“拜師”,刻苦鉆研技術,甚至挑燈夜戰加班。這個漏夜加班習慣他一直保持到四十五歲之前,他時常堅持夜晚加班投入儀表研發工作,其辦公室的燈光往往亮到深夜。
十年磨一劍,2001年,馬玉山脫穎而出,走上該廠總工程師的重要崗位。
2004年前后,吳忠儀表廠遭遇轉型的陣痛低谷期,連職工工資都難以發放,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紛紛“孔雀東南飛”,該廠甚至面臨倒閉風險。
其時,作為控制閥研發領域技術大咖的馬玉山,備受控制閥行業青睞,他受到深圳、蘇州、杭州等華南、華東一、二線城市多家企業“爭搶”。其中,杭州一家企業更是不惜重金向他拋出優厚待遇吸引人才的“橄欖枝”,許諾為他提供一套市區別墅,承諾給他百萬年薪。
馬玉山婉拒了別墅加高薪的“誘惑”,選擇了扎根西北小城,與吳忠儀表廠同生死、共命運。
馬玉山帶領留下來的職工、技術人員開始自救:千方百計開拓市場,想方設法調動員工積極性,誠心誠意挽留人才。
扎根西北小城專注高端儀表國產替代
其時,馬玉山著手重構吳忠儀表“人才金字塔”:大量招聘寧夏籍或本地高校畢業生穩住底座,高薪聘請少數塔尖人才“師帶徒”,在夯實“一底”、“一頂”的“人才金字塔”架構的基礎上,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雙輪驅動,形成專攻高端控制閥研發的創新團隊。
既有的控制閥研發技術家底與新鮮人才血液成為助力吳忠儀表騰飛的關鍵技術支撐。其時,馬玉山牢牢把握快速發展的能源化工業為控制閥生產應用提供的巨大市場空間,帶領吳忠儀表致力創新,奮力拓市。
2017年,吳忠儀表與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簽訂了超大口徑調壓裝置關鍵用閥的研發制造協議。面對超出國際標準、無任何參考數據的巨大壓力,馬玉山帶領研發團隊潛心攻關,反復實驗摸索,終于成功掌握超大口徑軸流式安全切斷閥和工作調壓閥的制造關鍵技術,實現10多項重大創新,系統解決了高端控制閥國產替代的關鍵共性難題。
多年來,馬玉山帶領吳忠儀表先后取得44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制定國家標準8項,自主開發了APTS煤化工用溫壓調節裝置等36項新產品,其中有23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
馬玉山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國家科研課題,獲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0多項。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帶動我國控制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進步了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