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3年12月26日訊(記者 林秋穎 通訊員 徐嘯虎)在深圳北部新中心光明區,光明科學城建設如火如荼,系列大科學裝置和高端科研機構陸續落成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光明大道和松白路交會處,環繞著明湖公園和茅洲河,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智能傳感上下游企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社區——明湖智谷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這個致力于構建“先進智造園區+科技產研街區”全鏈條智造產研空間的產業社區,是光明區為在智能傳感產業這條熾熱賽道上快速奔跑而部署的創新支撐平臺之一。
光明打造全國最大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不斷突破,作為感知信息和采集數據的重要手段,智能傳感器已成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實現“中國智造”的關鍵核心。
以科技創新領銜的深圳正在尋求率先破局,光明區則擔當重任。2022年,深圳出臺政策明確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發展先機,智能傳感器明確列入其中。按照相關規劃,光明區承擔著打造深圳智能傳感器“中試熟化與產業示范區、產業集聚發展先鋒區、核心技術重要策源地”的發展重任。
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全國領先 傳感器企業集聚加速
光明區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先后出臺智能傳感器專項政策,計劃布局建設大灣區首條MEMS中試線,啟動建設智能傳感新型產業社區、連續兩年舉辦全球傳感器發展大會,成功引進柯力傳感、萊特光電等高端傳感器企業,以及全球最大智能傳感器數字化平臺德融寶、深圳市智能傳感行業協會,落地50億元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加速產業集聚與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光明區智能傳感器研發制造企業加快集聚,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23年12月,傳感器企業數量從最初的16家到目前的107家, 擬意向落戶超80家,未來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智能傳感器的產業集群。
在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副總裁、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朱佳琪看來,深圳本身是智能傳感器產業大市場所在,其中光明區就聚集了大量的應用端企業,對傳感器企業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伴隨著相關配套資源的完善,行業有望迎來更快速的發展。
近年來,光明區通過舉辦“我幫企業找市場”“供需對接會”等一系列供需專項行動,讓供給端與需求端深度對接,積極為企業擴展市場,打通智能傳感器產業上下游“最后一公里”。在今年11月11日舉行的2023光明招商大會暨第二屆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大會上,光明區詳細推介了政策支持、人才儲備、產業集群、發展資金等全方位發展優勢,現場舉行“訂單簽約儀式”,促成20家代表企業現場簽訂10份采購協議,合作金額超1億元。
一組數據顯示,深圳智能傳感器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在全國領先,前景廣闊: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全國第一,進出口連續19年全球第一,其中消費電子方面手機產量占全國1/4,出貨量占全球1/8;通信基站出貨量超全球1/2。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占全國1/4;無人機出口量占全國80%;醫療器械產值、上市企業市值全國第一……
西門子工業軟件的落戶正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
西門子工業軟件大中華區副總裁張雁表示,落戶光明最主要是看中光明區這兩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匯聚與發展,集中了一批有實力高成長性的工業企業。“這些都是西門子工業軟件的客戶或潛在客戶,對于西門子工業軟件各項業務的開展非常重要。”今年6月,光明區與西門子工業軟件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光明科學城數字化工業創新中心,通過引入西門子全球領先的數字孿生與工業互聯網技術,為光明區產業升級提供全面集成的云平臺與數字化賦能服務。此外,西門子工業軟件還將在光明區設立西門子工業軟件深圳研發中心,以數字化賦能智能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西門子工業軟件將發揮其產業生態集聚能力,協助引入其生態合作企業落戶光明。
據悉,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下轄的Supplyframe四方維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產業信息服務提供商,與西門子Xcelerator工業軟件平臺共同打造完整的全球傳感器供應鏈體系,通過打通國內外產品數據庫,建設便捷高效的傳感器智能選型平臺,助力國內傳感器企業的全球化進程,促進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合作。
諾安智能也是光明區智能傳感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生動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