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向全省發出了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員令:加快產業科技互促雙強。近日,央廣網記者實地走訪廣電計量,與廣電計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明志茂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公司科技創新“法寶”以及與產業互促互融的重要成果。
未來,廣電計量將瞄準智能制造、量子信息、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著力強化關鍵檢測技術研發、專利布局和標準研制協同推進,構建綜合技術服務能力,發揮全產業鏈技術服務優勢助力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以下是報道全文:
新工業·新廣東丨以計量檢測賦能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 廣電計量為大灣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作為一個與“國計民生”“吃穿住行”都息息相關的行業,計量檢測行業在高質量發展時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內龐大的需求孕育了數千億元的市場,目前中國檢測機構突破5萬家。廣州數字科技集團旗下的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電計量”),就是為數不多的計量檢測行業頭部企業的其中一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全國布局、綜合性的國有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
從2002年時營收規模不足300萬元,至2022年已達到26.04億元,20年間,廣電計量的營收增長超過800倍,取得的進步引人矚目。廣電計量所在的檢驗檢測產業,不僅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產品質量安全、產業升級、公平貿易保障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撐,而且對建設質量強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我國轉向創新驅動、走向高質量發展歷史性交匯,新的“科學的春天”已經撲面而來。在廣東省和廣州市都在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制造業當家”的當下,計量與檢驗檢測對推動產業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實現高質量發展能發揮哪些“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近日,央廣網記者走進廣電計量的相關實驗室,解碼廣東高質量發展背后,廣電計量如何以科技創新和標準研制等領域為引領,助推廣東新質生產力蓬勃“生長”,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動能。
計量檢測行業應以科技創新促產業發展
在廣電計量總部實驗室八樓的集成電路測試和分析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在各種型號各異的檢測機器前忙碌。這里是華南地區芯片檢測技術能力覆蓋最為齊全的檢測實驗室之一,是芯片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質量“把關人”。大灣區內眾多智能制造企業和芯片企業生產的工業芯片,很大一部分便在此進入一道道嚴苛的檢測工序:首先,檢驗芯片是否符合設計的功能與性能要求,然后還需經過封裝測試以及小批量工程驗證環節后,才能批量生產,交付終端應用市場。
廣電計量集成電路測試與分析實驗室
“目前廣電計量集成電路測試與分析實驗室已經基本覆蓋絕大多數的芯片種類,比如AI算力芯片、MCU芯片、模擬芯片,以及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電池管理芯片與其他車規芯片等。”廣電計量集成電路測試技術主管鄧藝華告訴央廣網記者,芯片檢測在國內尚且屬于 “護城河”較深的檢測領域。
作為智能設備的大腦,除了常規芯片外,前沿芯片的檢測難度異常艱難,這對前沿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積累要求較高。鄧藝華表示:“類似AI芯片等前沿芯片的檢測,我們工程師要去開發檢測工序的話,他必須要先懂該類型芯片領域的相關知識,這對于工程師的要求會非常高,他要具備前沿芯片領域各個方面的知識儲備,才能對這些芯片進行功能跟性能的驗證,包括可靠性驗證等。”
在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計量檢測行業在前沿科技創新領域具有更為迫切的技術積累和知識積累需求。廣電計量通過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兩手抓,依托院士工作站、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重點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檢測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提升、行業評價體系構建以及產業應用推廣等開展創新工作。至今已承接160多項國家、省市重點科研項目和平臺建設,主導或參與240多項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獲得540多項授權專利。這是廣電計量推進科研力量創新、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計量與檢驗檢測行業高要求的重要“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