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華培動力第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再次突破,除市場需求持續恢復的因素外,上述成績還基于公司持續拓展市場帶來的營收增長以及精細化的管理所致的毛利率提升。
4月24日晚,華培動力(603121.SH)披露2023年年報。年報顯示,2023年華培動力的營業收入為12.61億元,同比增長39.36%;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1.16億元,扭虧為盈;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4683.94萬元,同比增長2871.04%。
此外,華培動力還同步披露了2024年一季報。報告顯示,華培動力的扣非歸母凈利潤達到3451.24萬元,同比增長1451.66%。這一數字已經接近華培動力去年全年的扣非歸母凈利潤總額。
4月25日,華培動力在上海舉辦業績說明會。對于公司業績上的變化,董事長吳懷磊在業績會上解釋稱:“2022年對公司來說是最艱難的一年。2022年公司在青浦經過了三個月的封閉,但也完成了上海工廠、武漢工廠和南通工廠的有效整合,南通工廠產線合并至武漢工廠,這使得公司的產能利用率、經營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升。”
他表示,整體來說,2023年公司看到了行業逐步復蘇的趨勢。公司2023年業績扭虧的原因其實在年報中已經體現,主要是市場重新恢復增長。而今年華培動力第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再次突破,除市場需求持續恢復的因素外,上述成績還基于公司持續拓展市場帶來的營收增長以及精細化的管理所致的毛利率提升。
細化華培動力的收入結構,目前其營業收入由兩大業務構成,即動力總成業務和傳感器業務。
據年報披露,2023年華培動力的動力總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同比增長21.66%;傳感器業務營業收入為2.42億元,同比增長289.07%。
在業績說明會上,吳懷磊表示,動力總成業務是華培動力的“安全墊”,為公司提供穩健現金流。他表示,該部分業務隨著競爭對手退出,競爭態勢正在好轉,業務毛利率也在提升,項目訂單向頭部客戶集中。
傳感器業務,吳懷磊認為是華培動力未來的高增長業務。
吳懷磊稱,中國汽車傳感器目前國產化率較低,傳感器領域存在國產替代機會。同時,公司也在積極關注以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市場帶來的傳感器需求。
“2006年,吳懷磊創立華培。從2006年到2019年上市這段時間內,這家公司的業務一直是以渦輪增壓器的上游核心零部件為主。華培的團隊比較純粹,有汽車基因。”一位參與業績說明會的機構分析師告訴記者,從2020年開始的三年里,公司通過兩次收購和一次參股,圍繞汽車產業,從機械轉到汽車電子領域,形成了華培的第二增長業務傳感器。
2020年,華培動力收購無錫盛邁克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借此切入汽車傳感器。2022年底,華培動力又收購無錫盛邦電子有限公司50.2%的股權,并向其增資1億元,從而進一步拓展其傳感器事業部戰略版圖。
華培動力告訴記者,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對盛邦、盛邁克和盛美芯的整合。年報顯示:全資子公司盛美芯亦完成了多款車規級MEMS產品的設計流片,第一條封裝測試產線正式投產,生產的二合一芯片和壓力模組經全方位測試,能夠滿足車規級要求,已經被盛邦和盛邁克批量使用。
據了解,今年華培動力的主要經營計劃之一就是完成傳感器事業部的深度整合。
今年2月,華培動力推出《2024 年度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2.24億元,主要用于壓力傳感器產能擴充項目、磁類傳感器產能擴充項目、MEMS壓力傳感芯片及模組產業化項目,進一步加碼傳感器業務。
吳懷磊透露,華培動力將繼續積極利用外延式并購的方式,尋求國內及海外汽車傳感器品類的擴充及傳感器規模體量的擴大以實現規模效益,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汽車傳感器領域的行業地位及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