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中關村國基條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創新聯盟主辦、中國農業大學承辦的“科研儀器維修維護國產化替代推進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
(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表示:“十年來,我國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取得了長足進步,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發展,涌現了大量飛躍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但是儀器設備的維修維護工作始終是讓高校和科研院所頭痛的問題,進口儀器設備價格昂貴,零整比堪比頂級豪車,不僅維修價格高,而且維修時間長,一些高端儀器設備的維修維護還面臨著風險,亟待建立儀器設備自主維修維護體系。會議的召開正當其時,我們要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過程中體現中農擔當。”
“雖然我國已經在推進設備國產化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當前依賴進口的情況仍然嚴峻,自主研發高端儀器設備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多年技術積累和品牌塑造,設備維修維護的國產化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堵點,希望本次推進會能夠形成更多有關設備國產化的新思路和新策略,為后續儀器設備自主保障體系奠定堅實基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部長劉克新指出。
中關村國基條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創新聯盟科學儀器維修維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趙長征介紹了專委會通過會員單位加盟以及建立示范基地,以及推動嘗試建立科研儀器維修維護標準化流程的情況。他表示推動儀器設備實現自主維修維護和儀器設備國產化對于保障國家科研安全同樣至關重要。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大、華中科大、廈門大學、華東師大、西北農林、北林、北化工、北工商、首醫大、北中醫以及農科院作物所、農科院生物所、熱科院分析測試中心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實驗室管理部門負責人和大儀器專家,以及中國人保財險、有關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維修廠商等企業負責人共同參加會議。
與會專家圍繞儀器設備維修維護工作展開了深入探討,分享了各自單位在推動維修維護國產化方面的探索和經驗,包括建立維修基金、引入第三方維修服務、加強預防性維護、運用保險金融手段等情況。
與會專家認為,如何降低大型儀器維修維護成本和時間周期以支持更高水平的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是廣大科研單位管理人員共同關心的話題。解決維修維護難題,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關鍵技術攻關以及專業人才培養。在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的指導下,在中關村國基條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創新聯盟的支持下,齊聚中國農業大學集思廣益,研討如何運用市場化機制推進儀器設備自主維修維護方案,建立健全我國大型儀器設備自主保障體系,全面提升開放共享水平和運行效率,是通過探討優化儀器設備管理以提升高校院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實驗室管理處與科學儀器創新發展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中國農業大學高水平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