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片里,即便司機關掉車頭大燈,汽車依然能在漆黑的夜里疾馳,靠的就是紅外熱成像夜視設備。
如今,車友們的“電影特工夢”正在加速實現。高德紅外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軒轅智駕科技有限公司擠入智能網聯汽車賽道,推動紅外探測器融入車載傳感器(智能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大家庭。
車企紛紛搭載紅外夜視相機
今年以來,搭載紅外夜視相機,成為國內新車發布新賣點——
6月6日,廣汽埃安2024款昊鉑GT全球款上市,擁有3個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2個可見光攝像頭及一個紅外夜視攝像頭,實現汽車360度全場景、全天候感知。
6月17日,中國第一款電影聯名車、東風猛士917蛟龍戰甲發售,其紅外夜視系統能實時探測前方人員、車輛和路況,讓戶外越野更安全。
6月25日,吉利汽車旗下的翼真L380車型上市,搭載了超視距智能紅外夜視系統,構建超感知防御圈,實現對路面信息全天候、全時段精確感知。
“紅外夜視相機正在加速‘上車’。”武漢軒轅智駕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經理田鵬介紹,2000年以來,奧迪、奔馳、寶馬等豪華車品牌開始嘗試應用紅外技術輔助駕駛,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紅外設備正加速融入車載傳感器陣列。高德紅外于2016年成立軒轅智駕,并與東風、廣汽、陜汽、吉利等多家車企深度合作,推動自研自產的紅外產品“鏈上”汽車。
為何車企紛紛讓紅外設備“上車”?
田鵬表示,相比于激光雷達、可見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紅外夜視相機在夜晚、雨雪霧、揚塵等狀況下的探測能力更強,能為自動駕駛感知“補短板”,提高汽車行駛安全性。
此外,隨著高德紅外的紅外全產業鏈布局及核心技術安全可控,有效降低了紅外設備的生產成本,進而帶動車載紅外設備商業化應用。目前,軒轅智駕車載紅外設備年產能可達400萬套。
據汽車夜視系統(NVS)行業報告分析,到2028年,全球汽車夜視系統(NVS)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8.15%。
車載探測器融合是大勢所趨
汽車裝上紅外夜視相機,到底有哪些不一樣?7月1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乘車體驗了一番。
白天在武漢光谷地區人車混雜的街道上穿梭,紅外夜視顯示屏灰蒙蒙一片,就像相機膠卷的底片。
但在進出隧道、對向眩光、駛入地下停車場等場景,紅外夜視相機的效果凸顯出來——無論是車輛、行人,還是路面坡道、凹坑都清晰可見,讓駕駛完全擺脫光線的影響。
田鵬介紹,自然界中一切溫度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能輻射紅外能量,紅外夜視相機能將紅外熱輻射轉換成電信號,形成可供肉眼觀察的視頻圖像。軒轅智駕的紅外夜視相機只有硬幣大小、重量不足60克,能夠清晰地探測400米范圍內的人、車等目標,約為遠光車燈照射距離的4倍。
在紅外夜視相機的另一頭,連著一塊巴掌大小的“算法盒”,它的作用是利用AI深度學習算法,對紅外探測到的目標進行檢測識別、智能預警(如,對人用綠框提醒,對車輛用黃框顯示,對路面水坑、石塊等作異常標識),為夜晚無光、強光、霧霾天、雨雪等惡劣環境的行駛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