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汽車報 王璞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迫在眉睫,減碳脫碳之風吹遍世界。身為負責任的大國,4年前,中國作出了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眼下,綠色、低碳、可持續,也正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邁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的鮮明底色。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中國汽車節能降碳任重道遠。不可否認,汽車在全生命周期內“含綠量”的高與低,是衡量一款產品、一個品牌、一家企業甚至整個汽車產業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關鍵指標。尤其是在當下,全球碳博弈持續升級、汽車業“碳壁壘”日益高筑,鍛造更強的低碳競爭力,是中國汽車深度參與全球化的必修課。而無論是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全面推進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還是從容應對全球碳博弈升級,提升中國汽車低碳競爭力,都對碳排放管理相關政策標準和測評體系的建立與持續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7月1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汽車測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汽測評”)發布的C-GCAP(中國綠色汽車評價規程)2024版正式實施。C-GCAP聚焦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性能的測試與評價,為構筑中國汽車低碳競爭力貢獻專業、權威的測評之力。
以碳之名 布局前瞻
鋪就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綠色之路
實現“雙碳”戰略,需要打造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從體制機制到管理流程的高效閉環。
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工作目標和實現路徑,強化任務分工和政策協同,提出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旨在加快建立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增進碳足跡工作國際交流互信,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雙碳”戰略實現。
中國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降碳措施的實施對于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利于搶占全球技術和產業競爭的高地,?形成新的產業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綠色動能?。實現低碳綠色發展并非一日之功,也絕非是某家或某幾家企業單憑一己之力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政府、行業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通力合作,持續完善汽車行業減排降碳相關政策、標準和管理體系。
作為行業獨立、公正、第三方機構,中汽中心“以碳之名,布局前瞻”,在助力行業低碳綠色發展方面持續深耕。多年來,中汽中心圍繞汽車“雙碳”路徑、智庫建設、標準法規以及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等重點領域,建立聯合研究或工作的協調機制,發揮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聯動效能,全力支撐我國汽車產業低碳高質量發展。不僅如此,在助力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過程中,中汽中心立足“產融新視角,碳索新路徑,釋放新動能”的創新理念,將碳足跡數字技術有機融合于汽車價值鏈、信息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及管理鏈,建立中國汽車產業鏈碳排放數據采集及公示平臺,探索數字經濟技術在碳排放領域的應用場景與運營模式,釋放汽車產業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在多年的積累、創新和探索中,從汽車行業碳排放標準體系的搭建,到碳足跡管理的探索;從汽車碳核算方法的創新,到碳核算數據的積累;從搭建“中國獨創”的汽車產業鏈碳公示平臺,到中國汽車碳足跡數據積極嘗試與全球互通互認,從聯合其他行業機構研究并發布中國汽車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到助力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降碳……在汽車行業減排降碳領域,中汽中心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創新成果,成為推進中國汽車產業低碳工作前行的先驅,在全面助力汽車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彰顯“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在測評領域,早在2012年中汽中心就籌備研究C-ECAP(中國生態汽車評價規程),以超前的視野和格局,從全生命周期維度搭建汽車節能環保性能評價體系,并從2015年開展測試評價,開創了國內汽車含“綠”量測試評價的先河。從最初的C-ECAP、EV-TEST(電動汽車測評)、CCRT(中國汽車消費者研究與評價規程)到如今的C-GCAP(中國綠色汽車評價規程)2024新版規程的發布,中汽測評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推陳出新,圍繞車輛的健康、能效和低碳性能打造了逐步完善的綠色測評體系,助力汽車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憑專業測評之力
提升汽車全生命周期“含綠量”
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低碳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