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改善的跡象,盡管這些改善可能要到明年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同比略有增長,團隊執行很棒,可市場仍然安靜”
“繼續下跌,但邊際改善,下半年可能會更好。”
……
伴隨外資儀器儀表巨頭們最新季度財報的陸續披露,2024年上半年的角逐已落下帷幕。在各家的財報中,“中國”是一個最常被提到的詞匯。
過去半年里,這些“尖子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如何?CEO們做出了哪些評價、又看到了哪些市場新機會?
丹納赫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雷納·布萊爾
由于中國生物技術資金減少,華盛頓特區的這家集團公司在過去幾個季度面臨阻力,但盡管客戶繼續管理流動性,第二季度業務仍然疲弱,生物加工需求和基本活動水平環比穩定。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業務在第二季度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
特別是在生命科學業務中,布萊爾指出,刺激措施正在推動客戶興趣的增加。然而,他補充說,丹納赫預計這些改善要到2025年才能轉化為訂單,因為客戶正在等待資金,推遲了購買決策。市場中的人們正在“為刺激資金做好準備”,但市場參與者在等待刺激資金的融資條款和條件。
丹納赫CEO畢睿寧
在中國,生物工藝需求和基礎活動水平環比保持穩定,但由于客戶繼續管理現金流動性,業務仍然疲軟。在生命科學領域,資本設備投資仍然受到限制,而經常性收入相對穩定。全球高增長市場出現了高個位數的下降,其中中國市場出現了大于15%的跌幅。
賽默飛CEO葛士柏
同比略有增長,團隊執行很棒,可市場仍然安靜。本季度,我們在中國實現了中個位數的增長。我們的團隊做得很好,執行力真的很好。本季度的基數(即去年同期)相對較低。所以,我仍然會把這些大環境描述為靜音的。但是,團隊做得很好,取得了非常穩健的第二季度業績。
賽多利斯CEO Joachim Kreuzburg
中國需求非常疲弱,看不到改變。按地區劃分,那么美洲兩個部門的訂單量都是最強的,而中國的訂單量則是迄今為止最弱的。……中國市場持續疲軟也導致亞洲業務下降約5%。在中國,這里的消耗品仍然沒有明顯的恢復,這并不奇怪,正如我們所預期的那樣。至于中國確切的表現么,我們不會再告訴你更多數字。
中國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貢獻是略高于7%,這低于2023年全年的數字。2022年,它曾超過我們全球收入10%以上的占比。
安捷倫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adraig McDonnell
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和歐洲第一季度的表現都好于預期,而美洲的收入符合預期。本季度,我們還完成了上海工廠的擴建,繼續采取措施確保我們在中國的長期領導地位。
中國同比下降了9%,環比較上一季度有所增長,這遠好于預期。中國受益于持續的穩定和比預期更大的春節影響,因為一些客戶把第二季度的額外需求拉動到了春節前下單。我們估計,這種拉動效應約為1500萬美元,占中國本季度收入的5%。即使剔除這種影響,中國的表現仍然優于預期。
我認為我們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好消息是其他許多終端市場的表現要好得多。所以看科研和政府,它們在增長,我們的化學和先進材料業務以低個位數在增長。然后我們在環境法醫方面的業務只下跌了低個位數。全球的服務和耗材業務下跌了18%,中國之外下跌了20%,中國的耗材和服務業務下跌了大約14%。
沃特世CEO Udit Batra
繼續下跌,但邊際改善,下半年可能會更好。在中國,銷售額下降低雙位數,好于預期。與上一季度相比,所有終端市場同比都有所改善,尤其是制藥和工業市場。第一季度,中國下降了26%。第二季度,中國下降了約10%。在中國,我們最大的終端市場是制藥市場,它在第二季度下降了約10%,而第一季度下降了約25%。工業市場,Q1下降了20%+,Q2下降了11%。科研和政府客戶,去年的基數很高,Q1下降了40%,Q2下降了30%。我們的液相業務Q1下降了40%,Q2只下降了不到10%。我們看到很多仿制藥客戶已經開始更新他們的設備。中國下半年會有穩步改善,而且下半年的基數較低。我們將中國全年指引保持在低兩位數的下降,只是為了觀察更多數據。中國正在發生一些正面的事情。
德州儀器CEO Haviv 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