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聚能新質領航”為主題的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9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舉行。恰逢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一周年之際,證券時報記者在調研工博會時了解到,實現新型工業化,離不開國產化替代。目前,國產化替代牢牢聚焦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等環節,其中,既有基于市場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推進國產化替代的創新企業,也有“清單式”推進、逐一擊破“卡脖子”難題的龍頭企業。國產化替代有利于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轉型。總體上看,國內制造業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已步入“深水區”。
儀器儀表被譽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約73%的分析測試儀器需要進口,一些高檔精密儀器進口比例更高——這意味著,該領域存在可觀的自主研發空間和國產化替代潛力。
上海儀電曾是全國儀表電子工業的領軍企業,如今正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發力于智慧城市等新賽道。走進上海儀電展區,大屏幕上展出的形形色色的色譜儀、分析儀、光度針等產品,是上海儀電力爭自主可控、不斷突破國外技術壟斷的一個個見證。
例如,上海儀電2022年自主研發制造的WMD-450自動視頻密度儀,便成功打破了海外公司對U型管振動工作原理的壟斷。在海外公司的專利到期后,上海儀電通過自主研發,完成了對U型管的設計,成為國內較早掌握用U型管振動法來測量液體密度的企業。
“U型管振動工作原理,可替代傳統的檢測方法,用高清視頻監測來實現液體密度快速和精準的測量?!鄙虾x電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款產品性能對標國外同類產品,技術參數達到國內先進,打破了進口產品行業壟斷,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制藥、石化等行業的液體密度檢測?!?
力傳感器能對設備進行高精度、高效率的適時力值檢測,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力標準機是力值量傳的標準設備,兩者在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國內在超大力值傳感器領域、特別是60MN及以上的研制和生產處于空白,應用在關鍵工藝和重大設施的傳感器基本全部依賴國外進口產品。
為了實現國產化替代,上海儀電從2019年起歷時4年,成功研制70MN超大力值傳感器,以及國際首臺套100MN力標準測力機裝置,并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研發期間,上海儀電旗下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陸續突破了傳感器材料研制難關、熱處理工藝、傳感器結構優化設計、敏感元件一體化成型技術以及敏感元件深孔植入技術等多項技術瓶頸。
上海儀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23年起,項目研制的超大力值傳感器、張力傳感器及測量系統裝置,已在國內鋼廠幾十條熱軋或冷軋生產線現場進行了國產化替代應用,并走向海外市場。通過持續完善改進,產品已達到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同等技術水平。
走近匯川技術展臺,一張匯集了近百種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拓撲圖前人頭攢動。據介紹,這是匯川技術自主研發的“史上最全”云邊端一體化平臺;在云層,匯川技術結合流程變革優化、數據治理,形成智能工廠解決方案;邊緣層則通過多設備的互聯互通,將數據匯集到云端,形成多設備協同,構成數字車間解決方案;在“端”側,公司業務從驅動器開始,向兩頭控制層、傳感層、邊緣層生長。
匯川技術高級產品專家林鼎潤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新型工業化進程,離不開對工廠的智能化升級,而云邊端不協同、設備難以互聯互通是最大的痛點之一?;诖?,匯川技術自主研發了“史上最全”云邊端一體化平臺;目前,全球范圍內僅有不超過5家企業具備這樣的數自融合能力,匯川技術正是其中一家。
林鼎潤表示,匯川技術的發展史,幾乎是沿著國產化替代進行的。從早期的變頻器和電梯一體化控制器,之后由伺服產品進入自動化精密加工,再到高能效電機、機器人、工業軟件等賽道,匯川技術不斷拿出自主研發的產品,為下游客戶提供更多優質可靠的國產選擇。
“公司成立之初,國外品牌幾乎占據著國內工控市場核心部件的絕大多數份額。對許多下游客戶而言,除了海外巨頭品牌,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國產廠商想要從中突圍,除了力爭在技術上創新,更要與下游客戶緊密聯系,真正洞察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痛點,研發制造出差異化、定制化的產品,這其實是產業鏈共生和共創的理念?!绷侄櫿f。
近年來,國內制造業發展顯著提速,部分行業對品質、生產效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要求走向極致,這也讓匯川技術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