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小企業可以申報“專精特新”,那到底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是如何區分的呢?我的公司是否符合中小企業的標準呢?
根據《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制定,中小企業被劃分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種類型。企業的具體類型依據從業人數、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多個標準,并結合不同行業的特點來確定。
各行業的具體劃型標準
-
農、林、牧、漁業
營業收入低于2億元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營業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50萬元以上為小型企業,低于50萬元的則為微型企業。 -
工業
從業人數少于1000人或營業收入少于4億元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從業人數在30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數2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數少于20人或營業收入低于300萬元的為微型企業。 -
建筑業
營業收入低于8億元或資產總額低于8億元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營業收入在6000萬元以上且資產總額50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上且資產總額300萬元以上的為小型企業;低于這兩個標準的則為微型企業。 -
批發業
從業人數少于200人或營業收入低于4億元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從業人數2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數5人以上且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為小型企業;低于這些標準的為微型企業。 -
零售業
從業人數低于300人或營業收入低于2億元的為中小微企業。中型企業的標準為從業人數5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小型企業的標準為從業人數1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上;微型企業則低于這些標準。 -
交通運輸業
從業人數少于1000人或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中型企業的標準為從業人數30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3000萬元以上;小型企業的標準為從業人數20人以上且營業收入200萬元以上;微型企業則低于這些標準。
……
企業的具體規模與分類不僅影響其是否能夠申請“專精特新”等政策扶持,還決定了在行業競爭中的定位。通過清楚了解這些劃分標準,企業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以及所能享受的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