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產業向“新”向“綠”、亮點紛呈。來看工業成績單↓↓↓
超過414萬個,這是我國5G基站的數量,平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9個,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間5G建設發展目標;
超過603萬家,這是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總量,其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的企業占比達到8.55%,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6.35%;
首次達產量1000萬輛,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高度,今年“新三樣”產品產量將再創新高;
30億元,這是今年人形機器人預計的市場規模;
9700億元,這是今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
一個個不斷攀升的數字,拓展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
不僅有亮眼的數據,還有一項項中國首個、世界第一不斷涌現。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鉆探船“夢想號”入列;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體網絡低軌試驗衛星發射入軌;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達到18兆瓦的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創新引領下,大國之基不斷夯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黨委書記 副院長 劉文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先,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隊,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等數字產品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爬坡過坎
細數工業經濟的這一年
這一年的成績單足夠亮眼,但來之不易。
根據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
上半年呈現出我國工業生產速度放緩現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長均在1%以下;
進入9月份,增速開始顯著提升,同比增加值達5%以上,環比也呈現增長態勢;
進入11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9%和9.3%,對工業生產形成了有力支撐。
這樣的爬坡過坎、厚積薄發中,有哪些政策包的支撐?
這是今年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趨勢變化,從年初開始,一直在收縮區間徘徊,隨著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續協同發力,指數逐漸回升至擴張區間。從1月份的49.2%,到10月份達到了50.1%,11月份,進一步上升至50.3%。
1月,我國發布了《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新領域新賽道,為今年的新動能培育打下基礎。
2月,《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
3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布,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開始加快部署。
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我國工業經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現象。以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例,年初開始,PMI指數一直在收縮區間徘徊。為了不斷提振工業經濟、改善企業預期,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開始協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