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能源產業結構會發生變化,會融合更多的能源供應消費體系,而且會有更多的投資主體。二是它改變了能源電力消費方式,能源系統都是以供定需,因為可再生能源的供應情況是不一樣的,未來的消費者會響應供應側的需求。未來,需方的響應可能要更多的通過政策或者是經濟性手段來進行引導。第三,它會改變消費者的角色。之前的角色劃分是非常清晰的,消費者就是消費者,生產者就是生產者。未來每一個人可能會成為產銷者,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第四,在這樣的格局下,下一步能源行業的游戲規則會發生改變。可以說,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最更體現這一理念的能源形式,是實現普通人“能源夢”的能源形式。這也是為什么在當前分布式光伏受到如此關注和重視的原因之一。
2.必須重視并實現與電力系統相互適應和對接
第三次能源變革凸顯以電力為主的特征。因為,在供應源頭,將擺脫化石能源依賴,9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將轉化為電力;在消費側,電動汽車等新型用電技術和設施將大規模利用。
因此,新能源發展實現與電力系統相互適應和對接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看到,實現能源綠色轉換,大力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例,是世界各國能源戰略調整的共同選擇。在實現大比例接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同時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并控制成本,是全球電力發展的共同難題。關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與消納,國內外已經達成的基本共識是:一個特定電力系統(電網)接納變動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主要取決于該系統的電源可調節能力。一個特定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開發規模,主要取決于其所在電網的覆蓋范圍。
可再生能源高速發展給電力系統平衡帶來的挑戰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之一。因為風電、太陽能等不具備可調度性且變動性很大的電源的大量接入,使得瞬時平衡的電力系統在確保分鐘級的系統平衡與可靠運行方面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應對這樣的挑戰,需要整個電力系統的綜合協調和優化資源配置。在電源結構方面,優化電源結構,提高常規發電設備的運行靈活性,尤其是有必要考慮建設一定規模的調峰電源。在電網基礎方面,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加強電網網架結構,加快跨大區電網建設,提高區域互聯能力,滿足新能源大規模接網和送出的需要。在調度運行方面,提高電網調度運行的智能化水平,優化電網調度計劃編制,開展日內和實時調度,提高電網接納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能力。在需求側響應方面,要求電力系統改變傳統運營管理模式,通過政策措施,提高需求側響應能力,改善負荷特性,充分調動各類需求側資源參與系統平衡。
此外,還需要建立適應光伏等新能源并網的電力系統運行管理體系。在并網技術標準方面,出臺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國家層面的并網技術規范。在功率預測管理方面,新能源功率預測是新能源納入發電計劃、開展實時調度的基礎。要求新能源發電場、電網調度機構都應建立功率預測系統。在運行監控管理方面,應因地制宜選擇新能源實時監控系統的建設模式。規范新能源監控系統的基本功能,完善新能源運行信息接入。在調度計劃管理方面,要求按節能調度辦法優先調度新能源,制定科學調度運行規則,將風電、太陽能等納入年度方式統籌,納入月度和日前平衡。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電力需求還將處于較大幅度增長階段,因此對我國而言,尤其還要高度重視并加強發展中的統籌和協調。
2.必須重視并實現與電力系統相互適應和對接
第三次能源變革凸顯以電力為主的特征。因為,在供應源頭,將擺脫化石能源依賴,9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將轉化為電力;在消費側,電動汽車等新型用電技術和設施將大規模利用。
因此,新能源發展實現與電力系統相互適應和對接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看到,實現能源綠色轉換,大力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例,是世界各國能源戰略調整的共同選擇。在實現大比例接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同時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并控制成本,是全球電力發展的共同難題。關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與消納,國內外已經達成的基本共識是:一個特定電力系統(電網)接納變動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主要取決于該系統的電源可調節能力。一個特定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開發規模,主要取決于其所在電網的覆蓋范圍。
可再生能源高速發展給電力系統平衡帶來的挑戰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之一。因為風電、太陽能等不具備可調度性且變動性很大的電源的大量接入,使得瞬時平衡的電力系統在確保分鐘級的系統平衡與可靠運行方面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應對這樣的挑戰,需要整個電力系統的綜合協調和優化資源配置。在電源結構方面,優化電源結構,提高常規發電設備的運行靈活性,尤其是有必要考慮建設一定規模的調峰電源。在電網基礎方面,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加強電網網架結構,加快跨大區電網建設,提高區域互聯能力,滿足新能源大規模接網和送出的需要。在調度運行方面,提高電網調度運行的智能化水平,優化電網調度計劃編制,開展日內和實時調度,提高電網接納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能力。在需求側響應方面,要求電力系統改變傳統運營管理模式,通過政策措施,提高需求側響應能力,改善負荷特性,充分調動各類需求側資源參與系統平衡。
此外,還需要建立適應光伏等新能源并網的電力系統運行管理體系。在并網技術標準方面,出臺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國家層面的并網技術規范。在功率預測管理方面,新能源功率預測是新能源納入發電計劃、開展實時調度的基礎。要求新能源發電場、電網調度機構都應建立功率預測系統。在運行監控管理方面,應因地制宜選擇新能源實時監控系統的建設模式。規范新能源監控系統的基本功能,完善新能源運行信息接入。在調度計劃管理方面,要求按節能調度辦法優先調度新能源,制定科學調度運行規則,將風電、太陽能等納入年度方式統籌,納入月度和日前平衡。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電力需求還將處于較大幅度增長階段,因此對我國而言,尤其還要高度重視并加強發展中的統籌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