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推進北京城域量子通信設施建設,隨著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國家項目在年內的開通,將會聯系更多的城市,讓更多人享受到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服務。”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勇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量子通信,即利用光子等量子的狀態疊加和糾纏等基本物理原理實現的信息傳輸。由于作為信息載體的量子不可分割、狀態不可克隆,可以實現抵御任何竊聽的密鑰分發,進而能保證用其加密的內容不可破譯。
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并在基于量子密鑰分發的保密通信等領域初步進入產業化階段。
眼下,在中國科學家致力于量子領域攻堅的同時,趙勇和他的同行們也在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科大國盾量子是以中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實用化量子通信技術為基礎,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起組建的中國第一家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企業。
曾在中科大本科就讀的趙勇在德國拿到博士學位后,在2009年選擇了回國創業,“未來五到十年內,實用化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有望走向大規模應用,在政務、金融、國防軍事等領域大顯身手,同時帶動元器件等上下產業鏈發展,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在趙勇看來,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基礎和前提是科研實力的領先和不斷進步。
近年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技術研究、產業應用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城域、廣域,再到天地一體,是中國科學家的規劃目標。
記者從中科大了解到,依托于中科大科研成果的合肥城域量子通信網、濟南量子通信網、蕪湖量子政務網等已在2011年到2013年間建成,通過多年的應用實踐,城域量子通信方面已達到產業化要求。
目前在建的“京滬干線”項目即將于2016年內交付,建成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等城域網絡的全長2000多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線路,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廣域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
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也預計在今年年中發射升空,至此“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實用化大幕即將開啟。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教授表示,在“天地一體化”的全球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的支持下,就可以構建基于信息安全保障的未來互聯網。
對于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成果,趙勇體會深刻,“公司成立近七年,依賴最新的科研成果,我們的產品和技術也在不斷完善發展。”
在科大國盾量子參與的“京滬干線”和上海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范網項目中,中國銀監會、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北京農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東方證券、國泰君安期貨和華安基金等多家金融部門和機構參加應用示范系統建設,中國廣電網絡和中國電信負責光纜線路建設。
趙勇告訴記者,“京滬干線”和上海陸家嘴金融網建成后,可實現互聯互通,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有關銀行機構和其他金融中心如北京金融中心、合肥濱湖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等有效地結合起來,目標是打造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金融行業應用量子保密通信網絡。
2015年11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量子通信與航空發動機、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一起被列為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