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推出的最新版本被稱作“新高技術戰略”。它聚焦全球性挑戰,引入更多新主題和資助模式,為德國科研和經濟發展進一步明確方向。
“新高技術戰略”共提出6項優先發展任務,分別為數字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經濟與能源、創新工作環境、健康生活、智能交通和公民安全。
其中,“數字經濟與社會”旨在抓住數字化機遇,下設“工業4.0”、智能服務、智能數據、云計算等多個子領域;“可持續經濟與能源”包括能源研究、綠色經濟、可持續農業生產、未來城市等,能源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落實能源轉型,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
除了這6項優先發展任務,“新高技術戰略”內容還包括加強國內外產學研合作、增強經濟創新動力、推出有利創新的機制以及在提高透明度的前提下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創新對話等。
為實現“新高技術戰略”目標,德國政府極力營造“創新友好型”環境。具體措施包括開展尖端產業集群競賽,重點資助更具潛力的產業集群;簡化中小企業申請資助程序并扶持其創新;通過“研究校園”資助項目支持科技界與經濟界長期合作;設立研究和創新專家委員會,每年評估研究創新體系并提出改進建議;推出有助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等。
英國:投資基礎研究
金融危機后,英國經濟復蘇情況好于許多發達國家,2015年的GDP增幅超過2%,為政府的科研投入提供了財力保障。
英國政府在制定科研政策和相關預算上主要遵循產學結合原則。2014年,英國政府宣布,將向多個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項目投入總共3億英鎊的資金支持,并將其作為長期經濟規劃的一部分。這些投資不但有助于確保英國的科研領先,還有望每年創造1.5億英鎊的產值。
這筆資金將用于天文、量子技術、深空探測等領域,而這些看似非常基礎的科研實際上能帶來大量實用的技術創新和就業機會。
以多國合作的“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項目為例,在英國爭取下,這一項目的總部設在曼徹斯特,項目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10倍于目前全球互聯網流量的數據。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發更高性能的計算機來處理這些數據,未來相關技術有望為消費者帶來更先進的智能手機及更快的網絡數據傳輸服務,并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此外,英國在量子技術方面的科研也已經為衛星導航、數據存儲和加密等方面帶來很大助力,這類技術是互聯網經濟不可或缺的基礎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