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報道 一場大火把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付之一炬,從此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僅存記憶中……古建筑和文物保護刻不容緩。8月26日,記者從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孫保燕教授發明的智能測量技術,使古建筑和文物的還原成為可能。
據了解,全國古建筑保存有電子檔案(深度復原圖)的僅有1%左右。北京、江浙等發達地區的古建筑測繪工作也剛剛起步,但采用的方法基本是傳統的人工方式,效率低,精度差。孫保燕教授發明的非接觸智能測量模式技術,不需要在建筑物上埋設任何測點和儀器,也不需要高空作業,采用三維激光掃描、三維光柵掃描、多基線數字近景攝影測量系統和全站儀有機結合,完成對古建筑的整體尺寸和細部特征尺寸的快速測量。整體測量數據的尺寸誤差在3毫米以下,細部特征尺寸誤差在1毫米以下。目前在國內尚屬首次使用。
利用該項技術,桂海碑林博物館首次成功測繪了獨秀峰大型摩崖碑刻“南天一柱”“紫袍金帶”等,測得了碑刻的詳細尺寸和字體形狀。“不用搭架子,安全省錢,效果好,使桂林碑林保護和有效利用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館長曾艷娟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