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如何完善充電設施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充電難問題不解決,新能源車的發展難免不會受到影響。為此國家能源局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通知》中明確,2017年內計劃建成充電樁9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充電樁80萬個。這一數量比2016年底充電樁保有量實現超過300%的增長。
但不可否認,充電樁建設需要解決車、地、電、樁、網等多方面的問題。設施投入難度大讓不少充電樁成了“僵尸樁”。
上海地區一位潛在新能源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想著為了滬牌去買輛新能源,但是身邊人充電難的經驗讓我望而卻步,電量不足會讓我焦慮。”
比亞迪唐車主直言:“其實上海充電樁建設的并不少,只是好多不通電或者總是報故障。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就會方便很多。”
“政府在努力解決問題,之前APP很多很亂,政府表示要建一個統一平臺。在去年12月30日上海政府官方指定平臺聯聯充電正式上線投入使用。第一批接入20家運營商,目前半年時間已經有28家了。”湯曉棟表示。聯聯充電平臺不統計私人充電樁,只有公共和專用兩種。這樣也避免了消費者找到后發現是私人的無法使用。為了解決用戶支付困難的情況,在7月上旬聯聯充電二期改版,用戶就可以看到平臺上個別運營商站點可以直接通過“掃碼支付”,不用在辦各種充值卡了。
此外,聯聯充電平臺未來還會為居住地停車資源緊張或沒有固定車位的用戶,解決日常充電幫助其達到在上海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資格;為有需要建設充電設施的場地方或物業提供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