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智能手機爆發式增長,物聯網逐步落地,人工智能再起高潮,新技術和新應用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不斷向前推進。據權威機構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9%,同比加快6.3個百分點;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8.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3%。電子產品層出不窮,電子技術逐浪式推進,使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成果深刻地釋放出來。表面貼裝、焊接及點膠噴涂、測試測量、電子制造自動化、電子材料作為電子產品實現高端制造的基石,也在隨著產品的演進向先進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西部地區正迎來電子產業格局大調整的重要時機。成都作為西部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高校聚集、產業發展迅猛。目前,成都電子信息制造業已經形成以高新區為核心,成都科學城、西部智谷、國家(成都)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等與之遙相呼應的“一核多園”發展格局。數據顯示,去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高達4800億元,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0000億元,成為其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受國家集成電路發展綱要引導,成都也在發力芯片制造業,去年紫光集團與成都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集成電路制造、研發設計、產業投資基金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預計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今年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業格芯在成都建立FD-SOI工廠,旨在結合產業鏈上下游需求建立FD-SOI完整生態系統,進一步推動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除了成都,重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的“Y型”連接點上,區位優勢明顯。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重慶的支柱產業,各類智能終端產品達到2.7億臺件,產值突破5000億元,知名品牌、代工廠及零售商落戶重慶,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的產業體系;兩年半時間,貴州在手機領域實現了從空白到趕超的躍進式發展,2016年手機產量13031.26萬臺,同比增長546.65%,居全國第4位。這些重點西部城市快速發展,證明了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巨大,也預示著西部地區未來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