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NASA的計劃,“洞察”號探測器將在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在火星赤道附近著陸后,將這兩個儀器永久放置在火星上。
此外,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還將進行一項自轉和內部結構實驗(RISE),科學家們將利用火星與地球之間的無線電傳輸來評估火星繞軸自轉產生的擾動,該實驗將為研究火星內核大小提供線索。
科學家們希望,他們能通過這些先進的儀器探測到火星的各種“生命跡象”:通過SEIS探測它的“脈搏”,通過HP3測量它的“體溫”,通過RISE觀察它的“條件反射”。這些“生命跡象”,既是火星億萬年的成長記錄,也是揭開太陽系內類地行星演化之謎的鑰匙。
明年5月5日后5周內的某一天,“洞察”號將從美國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并于感恩節后的第一個星期一登錄火星,隨后開始對火星“診脈測溫”。NASA預計,在所有儀器部署完成后,科學家在一個火星年(687天,相當于1.88個地球年)內將獲得超過29Gb的數據。屆時,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有望邁向一個新高度。
相關知識
地震儀,全稱為內部結構地震實驗裝置(SEIS),由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德國馬克·普朗克研究所、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聯合打造,其靈敏度“令人發指”,足以探測到不足氫原子直徑一半的地層移動。SEIS將記錄火星地震或隕石撞擊產生的地震波,向科學家提供火星地層內部的相關信息。
熱流探頭,全稱為熱流與物理性能包(HP3),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提供。它要比以前火星車上的小鏟子等工具厲害得多,能夠深入火星地表以下10英尺(3米)甚至更深處,對來自火星內部的能量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