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進出小區、地鐵、公交等公共場合,都少不了測量體溫這個環節。紅外測溫儀(測溫槍)頻繁打在腦門上,網上也流傳著各種調侃的段子。
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為何測溫槍在你腦袋上“打一槍”就知道溫度的;它測得到底準不準;以及親戚群里最關心的,被這玩意打多了會不會影響健康?被測溫槍打多了會不會有損健康?——這個問題很經典。這些問題,其實只要搞懂測溫槍的原理,就會一一迎刃而解。
測溫槍,學名是“紅外線測溫儀”或者“紅外線輻射測溫儀”。很多人一聽到“紅外”“輻射”這類的詞就一哆嗦,直接嚇尿。
說起來,歷來包含“紅外”“輻射”的設備科普起來總是一件麻煩事。要知道在“親戚群”里,才沒有人信你說的“任何物體都輻射”;更不會有人跟你談什么劑量。他們只知道只要“有輻射”,就應該“寧可信其有”。
遺憾的是,測溫槍這玩意雖然名頭上冠著“輻射”和“紅外”,但不會對你的身體施加任何哪怕一丁點的影響。因為它是個接收器,不是發射器。
籠統的說,紅外測溫儀的原理是:被動吸收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從而獲得物體溫度數值。
意思就是,你的身體無時無刻在向外擴散輻射能量,而測溫槍的作用,是接收你身體某區域的輻射能量。如果真的說這個過程有什么危害的話,那么應該擔心被輻射的也是測溫槍,沒準萬一哪天測到個1000℃的腦門自己就憋了。
所以這玩意雖然長著一副槍的樣子,但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好了,說明白這個問題,也許有些小伙伴就想搶答了——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測溫槍的工作過程就是像溫度計一樣,直接隔空感受你散發的“溫度信號”呢?——這樣的說法其實也不太對。
紅外測溫槍能接收到的,只是各種波段的電磁波,絕不是直接的溫度傳導。而其中最關鍵的,從“電磁波信息”到“溫度信息”的這一轉換過程,就要提到今天要說的真正的重點了——黑體輻射定律。
黑體輻射定律
當你試圖在中文媒體平臺上搜索任何科技產品的原理時,除了會找到一些假裝科普的復制粘貼怪,就是一些讀理論、貼公式的讀課本式的天書。
這種不負責任的科普稱為“懶科普”。具體到這次的“測溫槍原理”就是——他們幾乎只會煞有介事地搬出基于黑體輻射定律的那段話:
自然界中一切高于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都在不停向外輻射能量,物體的向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物體的溫度越高,所發出的紅外輻射能力越強。
誠然,這句話是一切的基礎,但是我相信如果不對里面的句子進行拆解,不解釋黑體輻射的理論,幾乎沒有人能沉下心來去理解這話到底說了個什么意思。
這個黑體輻射定律是干啥用的呢,說白了就是物理學家想搞懂“電磁波信息”到“溫度(能量)信息”的轉換關系。
于是他們假想出了“黑體”這個東西。
這個時候我們繼續派出小姨的老朋友 卡比 出場。假設“黑卡比”就是一個標準的“黑體”,它的特性是:入射的電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沒有反射,也沒有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