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國際形勢影響,軍工板塊在二級市場頗受關注。從科技屬性角度看,軍工與半導體并無差異,由于前期漲幅較小,目前的軍工板塊已經是科技成長板塊的最后一塊洼地。
然而,由于軍工企業的保密性要求,很多企業基本面情況往往不甚明了,投資者對其訂單、業績等方面的數據都不能全面了解,投資難度遠高于普通行業。
此外,軍工板塊往往因局部地緣軍事沖突而受到短期炒作,最后又在消息面平和之后陷入低迷之中。因此,避免純概念性炒作、尋找真正有基本面支撐、業績增長穩健的投資標的,就成為軍工股投資的首要原則。
市值觀察注意到,具有軍民融合題材、主營業務為熱成像儀的高德紅外股價迭創新高,2020年以來漲幅已達220%。一方面,公司民用領域產品因為疫情因素需求大漲,業績表現較好。另一方面,該公司在軍品領域布局多年,目前已經進入到訂單收獲期。
一、紅外熱成像:軍民兩用市場空間快速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紅外)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專注于從事紅外熱像儀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簡單理解,紅外成像就是通過探測紅外輻射實現目標物熱成像的典型產品。疫情期間,我們經過進出高鐵、機場并沒有一對一進行額溫槍檢測,是因為已經布置了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告警系統,只需要通過檢測人體輻射的紅外線就可以探知體溫。
實際上,在軍用領域,紅外探測還被廣泛應用于單兵、戰車、飛機、艦船等各個武器平臺。2019年,全球軍用紅外探測市場規模在92億美元左右,其中美國占據50%左右的份額。
需要指出的是,軍品出口由國家來決定,并非是市場化競爭。一般來講,軍品生產企業,尤其是民營軍品企業產品只能提供給本國軍方。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軍用紅外探測市場規模在30億元左右,約占軍費總支出的0.33%,該占比與美國尚存在一半的差距。因此,我國軍用紅外探測滲透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資料來源:Maxtech Intemational,東興證券研究所
相對而言,民用領域市場份額更值得關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民用紅外市場規模約為55.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400億,銷售金額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1.00%。而美國FLIR公司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國內兩大龍頭企業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僅占3%左右,國內民用市場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高德紅外:掌握紅外成像核心科技
從產業鏈角度,紅外熱成像儀主要包括紅外鏡頭、焦平面探測器、后續電路、圖像處理等部分。其中,紅外探測器是產業鏈的核心部件,占據產業鏈總成本的30%左右。
根據紅外探測器的工作方式不同,紅外熱像儀可以分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產品。制冷型紅外熱像儀靈敏度高、價格昂貴,主要應用于軍用、航天等高端領域;非制冷型紅外熱像儀則主要應用在民用領域。
截止目前,全球僅美國、法國、日本、以色列和中國掌握軍用紅外探測器的核心技術,其中,日本與以色列還是在使用美國的技術授權。如果說我國在芯片領域90%依賴進口,紅外成像領域就是那不需要進口的10%,而這與高德紅外的努力密不可分。
目前,高德紅外擁有從芯片到系統級裝備全產業鏈產品。在軍品領域,高德紅外產品實現了紅外夜視、偵察、制導等技術的應用;在民用領域,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檢驗檢疫、電力檢測、消費電子等領域。
▲公司擁有從芯片到系統級裝備全產業鏈紅外產品(產品列舉不完全)資料來源: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