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49人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詳細名單看《重磅!2021中國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中國工程院院士本次增選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1. 強化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貢獻導向,堅持“四個面向”,重視候選人在重大工程、“卡脖子”技術等國家戰略需求領域作出的貢獻,關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并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候選人。
2. 更加關注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邊遠地區的工程科技人才,實施傾斜政策。
3. 當選外籍院士具有較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
在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當中,就有幾位耕耘在儀器儀表領域多年的專家:馬玉山、龍騰、王軍成。
智能控制閥領域專家:馬玉山
馬玉山: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畢業于上海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專業碩士,現任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玉山一直致力于工業自動化儀表方面和信息化方面的技術研究,多年的控制閥產品設計和理論研究,取得了2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包括:ECOTROL模塊化智能控制閥、G系列硬密封球閥、HPF耐腐蝕控制閥、智能定位器等多項新產品,制訂了“GB/T4213-2008氣動控制閥”、“GB/T17213.5-2008工業過程控制閥第五部分:標志”等3項國家標準。
馬玉山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項目等多項國家科研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10多項。
從大學畢業業生到技術骨干、技術總工,再到總經理,馬玉山帶領吳忠儀表在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率先全面實現了智能控制閥數字化工廠,被工信部評定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解決了制約化工裝備國產化中的“卡脖子”工程,累計實現產值50億元,利稅10多億元。
馬玉山團隊通過對“高端控制閥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化”項目的研究與實施,以原創性、超越性控制閥技術研發,解決了高端控制閥國產化的關鍵共性技術,使控制閥的使用壽命比國外同類產品延長了數倍。帶動我國控制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進步了近15年,憑借此項目,馬玉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多年來,馬玉山先后榮獲全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寧夏“塞上英才”、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2015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為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2021年11月18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雷達與實時信息處理領域專家:龍騰
龍騰,湖北黃岡人,1989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95年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并就職于北京理工大學。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龍騰長期從事航天宇航、新體制雷達與實時信息處理領域的研究工作,圍繞該領域的基礎性、共性科學技術問題,主要開展了新體制一維高分辨成像雷達、二維合成孔徑成像雷達、空天對地探測實時信息處理新技術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龍騰對科研攻關有著自己的心得:系統設計要有創新思想,甚至顛覆性思維;實踐上要非常細致,確保萬無一失;整個科研過程要有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
多年在新體制雷達與實時信息處理領域的刻苦鉆研,龍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學術著作3本,發表SCI檢索論文130余篇;牽頭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發明特等獎1項(均排名第一),省部級一、二、三等獎共8項。創辦了IET國際雷達會議和IEEE信號信息與數據處理國際會議,作為中國學者首次在IET雷達、聲吶、導航期刊撰寫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