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長年困擾日本的能源問題也許能夠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宇宙空間發電并直接向地面輸送電能的系統將成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殺手锏。在系統得以實現之前,無線供電等基礎技術已經在開花結果了。
日本政府2015年1月制定的“宇宙基本計劃”中,包含了一項要推進研發的“未來技術”。那就是使太陽能電池板漂浮在宇宙空間,將所發電力輸送到地面的“宇宙光伏發電系統”。
這項研究目前還面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技術課題,目前預計的開發費用將超過1~2萬億日元。據稱最快2040年實現。雖然路途艱難,但實用化,就能改變整個世界的能源產業。
所謂宇宙光伏發電,是要在3.6萬公里高空的同步衛星軌道設置上專用衛星,在宇宙空間利用太陽能發電,再把電能轉換為電波,輸送到地球。最后在地面的受電基地再恢復成電能。
在沒有云層遮擋的宇宙空間,可以不間斷地穩定發電,因此與地面的光伏發電相比,發電效率約是后者的10倍。而且,向地面的受電基地定點供電的方式也具有較大的優勢。只要建設好受電基地,即便是深山、海上等交通不便的場所,也可以大量供應發電過程碳排放為零的清潔電力。
而且,在宇宙空間生產的無窮的電能,還可以從日本擁有的衛星,輸送給其他國家。讓沒有資源的日本轉型為能源出口國,也不再只是夢想了。
美國凍結計劃日本一馬當先
宇宙光伏發電的方案是在1968年由美國的PeterGlaser博士提出的。之后一直以美國宇航局(NASA)為中心推進研發。但現在,出于財政等原因,NASA的開發計劃遭到了凍結。部分民營企業雖然也在繼續進行研究,但沒有取得突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