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動車動力電池安全性測試,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已依據《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報批稿(以下簡稱報批稿)開展。該報批稿預計在2019年上半年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以代替GB/T31467.3-2015《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
與GB/T 31467.3相比,報批稿在試驗項目和試驗環境條件方面都有多項更新,涵蓋了電池單體和電池包。其中與電池包結構相關的測試項目變化主要如下:
1.振動疲勞。隨機振動的RMS水平有明顯降低,例如Z軸加速度RMS由1.44G降為0.64G;每個方向的振動持續時間也從21小時縮短到12小時;增加了24Hz定頻振動(中間有過一個版本還增加了掃頻振動,后來取消);取消了加載次序必須按Z-Y-X的規定,檢測機構可自行選擇加載次序,以節省轉換時間。
2.機械沖擊。由Z向3次25g半正弦波沖擊改為正負Z向各6次7g半正弦沖擊,并規定了半正弦波形的容差范圍。
3.模擬碰撞。報批稿的測試要求與GB/T 31467.3基本相同,測試對象水平安裝在帶有支架的臺車上,根據測試對象的使用環境給臺車施加規定的脈沖,脈沖分為X向和Y向施加。報批稿還規定,試驗對象存在多個安裝方向(X/ Y/ Z)時,按照加速度大的安裝方向進行試驗。
4.擠壓。擠壓截止力由200kN降為100kN;增加了三拱形擠壓頭作為可選項,試驗時可選擇單拱形壓頭,也可選擇三拱形壓頭;明確了X向和Y向的擠壓測試可分開在兩個試驗對象上執行。
從以上幾點變化可以看出,報批稿對電池包結構強度要求至少降低了一半。只要電池包結構的設計不是特別單薄,通過報批稿規定的測試項目難度并不大。但報批稿只考慮了最基本的安全要求,企業進行測試和仿真分析時應該采用更加嚴苛的標準。
振動疲勞仿真
電池包振動測試是模擬試驗場強化道路激勵,考察電池包的結構耐久性能,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電池包振動測試設備
振動測試包含三個方向的隨機振動測試和和三個方向的24Hz定頻測試,必須在同一個試驗對象上實施。報批稿要求電池在振動試驗后無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但疲勞仿真分析無法對起火和爆炸做出判斷,只能判斷電池包結構是否發生開裂。建議將仿真分析目標值設定為電池包結構的損傷值<0.2,留出一定安全裕度。
電池包隨機振動測試是施加單通道加速度激勵,隨機載荷用如圖2所示的PSD曲線描述,大多數疲勞軟件都能模擬這種工況。推薦采用頻域疲勞分析軟件CAEFatigue,也可采用更常見的Femfat和nCode軟件。
圖2 報批稿規定的隨機載荷PSD曲線
雖然報批稿中的載荷PSD曲線是來源于多個車型在通州試驗場的路試,但根據本人做的一點研究,對于國內大部分整車企業的整車耐久路試規范,報批稿所規定的隨機振動載荷強度是略低于試驗場強化路工況的。也就是說,即使電池包通過了報批稿規定的隨機振動測試,在試驗場強化路進行整車耐久試驗時,仍有可能出現疲勞破壞。
所以建議進行隨機振動疲勞測試和仿真時,將圖2的PSD曲線提升20%。根據本人經驗,PSD曲線提升20%后,三個方向各持續激勵12小時后所造成的電池包總的結構損傷大致相當于整車在鹽城、襄樊或墊江試驗場的綜合壞路上行駛2000-3000公里(不含連接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