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的總體思路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目標,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文化,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1、主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進“兩化融合”工作,通過信息化的融合與滲透,對傳統制造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未來制造業中的作用愈發重要。所以,需要在“兩化”融合的基礎上,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階段性目標。“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制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
2、實質:從資源驅動變為信息驅動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工廠車間內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智能設備以無線方式實現了與互聯網或設備之間的互聯。由此衍生出物聯網、服務互聯網,推動著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的方式相融合。也可以說,信息物理系統將使制造業領域實現資源、信息、物品、設備和人的互通互聯,形成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通過互通互聯,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以前的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結合在一起,工廠內的生產設備和設備之間,工人與設備之間的實現縱向集成,把整個工廠內部的聯結起來,形成信息物理系統,可以相互協同、可以遙想呼應,生產方式從資源驅動變成了信息驅動。
信息驅動下產品制造的過程,體現出了智能制造的價值所在,即能夠科學的編排生產工序,提升生產率,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還可以調整資源使用,采用最節約能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