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下稱“廣州開發區”)在全國率先發布《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 廣州高新區加快“新基建”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十條》(下稱“新基建10條”),旨在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樣板。
同日,廣州開發區舉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投試產暨全面加快推進新基建活動。以新基建、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業項目為主的24個重點項目,通過5G云端直播同時投試產,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1172億元。
單個項目獎勵總額最高5億元
廣州開發區政研室主任李耀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基建10條”是全國首個區縣級“新基建”產業政策。
作為廣州市“工業一哥”,廣州開發區將著力結合自身特色,通過重獎制造業數字化,推動自身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樣板,有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新基建10條”有四大亮點:
一是重獎“新基建”高端項目和人才。
“新基建10條”緊盯全球頂尖數字經濟技術,對處于價值鏈頂部、具有全產業鏈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高端項目到該區落戶給予最周到的服務和最大力的扶持,鼓勵現有企業做大做強,重獎數字經濟人才。
比如,對新引進的全球頂尖數字技術企業,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5%分階段給予獎勵,單個項目獎勵總額最高5億元。
二是強化“新基建”底層技術支撐。
“新基建10條”提出,3年投入1億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簽軟件、網絡安全軟硬件領軍企業,構建完備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爭創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
三是發展“新基建”新業態新模式。
“新基建10條”提出,加速制造業數字化進程,煥發制造新活力。鼓勵發展電子競技、數字醫療、空中互聯網、數字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
比如遴選正式上線運營且產生重大影響力的電競游戲軟件項目,按其軟件開發投資額最高給予1200萬元資助。
四是探索“新基建”制度創新。
除了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對“新基建”給予“硬”支撐外,廣州開發區也注重通過制度創新給予“軟”保障,明晰數據產權,鼓勵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科學規范的數字安全制度體系,推動公共數據逐步開放,加強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護。
同時,鼓勵數字經濟標準化建設,對主導(含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修訂的企業單位,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獎勵。
謀劃“新基建四大區域”
廣州開發區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區域定位和資源優勢,謀劃布局“新基建四大區域”,即:
魚珠片區規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科學城創建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區;
知識城構建通信網絡國際數字樞紐;
生物島建設生物安全智慧島。
魚珠片區重點布局“人工智能”新基建,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統籌規劃25平方公里,以中國軟件CBD為區域核心,重點打造“一區”(以區塊鏈為特色的軟件名區)和“一鎮”(以泛浙大產業創新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小鎮(橫沙))。
加快國家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中國車聯網運營中心、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等重大戰略平臺建設,布局廣東省機械研究所智能裝備產業園、新松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國機智能園區等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融合發展的數字經濟新高地。
科學城聚集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打造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區。
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依托科學城145平方公里的廣闊腹地和雄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基礎,全面推動制造業裝備智能化、生產數字化,打造產業數字化發展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