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成重點領域 千億級產業集群將崛起
多地吹響新基建項目投資“集結號”
《經濟參考報》5月14日刊發題為《多地吹響新基建項目投資“集結號”》的報道。文章稱,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地方版新基建相關政策路線圖日趨清晰。近半月來,包括江蘇、上海、天津以及廣州、昆明等多地連出新政,圍繞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投資規劃一批千億、萬億級新基建項目,并謀劃千億級產業集群。浙江、成都等地正在醞釀新基建專項規劃和投資指導意見。業內預計,到2025年,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或超17萬億元。
5月以來,地方新政頻發,其中加大新基建項目的投資與落地力度依然是重頭戲。廣州11日新簽約16個數字新基建項目,總投資額566億元,覆蓋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產業等;上海7日發布的新基建方案提出,未來三年將實施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昆明日前也明確將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及物聯網、“智慧+”等領域打造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394個,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589.84億元。
根據賽迪智庫近期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投資累積或超17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基建項目的落地,一批千億級的新基建產業集群有待崛起。例如,廣州將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構建行動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8個重點產業集群,實現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重慶近日也表示,到2022年形成千億級5G產業集群。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副所長周游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體現在新產業、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從政府層面上看,用地、用能和資金等配套政策應加緊落實。特別是在資金使用方面,傳統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政策可能難以滿足新的投資模式需求,需要積極實行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理調整和變動,同時規范并推動PPP融資模式,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記者從發改委獲悉,下一步將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于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并抓好項目建設。(新華網 記者 郭倩)
地方新基建施工圖漸明 二季度投資增速將反彈
地方版的新基建相關建設方案正在加速落地。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4日,全國累計有十余個省份或地區出臺相關方案計劃。業內人士表示,政策引導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但不同地區的基礎不同,結合自身條件循序漸進是最優選。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為基建投資項目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二季度投資增速將明顯反彈,相關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下半年將會體現的更明顯。
地方新基建
新政密集發布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明確新型基礎設施是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近期中央多次強調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僅5月上旬,上海、江蘇、山東青島、貴州、甘肅、云南昆明等多地出臺政策文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注意到,這些文件主要圍繞5G、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在部分文件中,明確了新基建發展的量化目標。如:《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 (2020-2022年)》的通知提出,明確未來三年新建3.4萬個5G基站;加快布局全網賦能的工業互聯網集群,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帶動15萬企業上云上平臺等;貴州省深入實施基礎設施“六網會戰”中,在互聯網方面,將加快5G網絡建設,力爭建成5G基站2萬個,實現縣縣通5G。計劃完成投資16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