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體系認證是指第三方(社會上的認證機構)對供方的質量體系進行審核、評定和注冊活動,其目的在于通過審核、評定和事后監督來證明供方的質量體系符合某種質量保證標準,對供方的質量保證能力給予獨立的證實;ISO9000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下面將為你介紹質量體系認證與ISO9000標準的相關法律知識。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質量振興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速度是個戰略問題,質量也是個戰略問題。近幾年來,貫徹ISO9000標準,開展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促進質量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規范市場行為的重要內容。企業通過貫徹ISO9000標準,提高了自身整體管理素質,提高了質量管理水平,有力地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
1. 質量體系認證的由來與發展
質量體系認證,是隨著現代工業發展和市場貿易的需要,作為一種外部質量保證的手段逐步發展起來的。
顧客采購需要了解供應商產品的質量,以確定合格的供應商。起初這種質量保證要求僅僅表現為供應商自我聲明的方式,隨后出現了顧客對供應商親自作出產品檢驗和評價,即“第二方評定”的方式,隨著產品結構、性能的日益復雜化,技術含量的日益增高,面對專業化生產發達的國際貿易市場,顧客不僅關心對供應商提供產品質量的評價,更關心供應商持續穩定提供給合格產品的質量保證能力。
與此同時,顧客由于缺乏足夠的專業檢驗與評價能力,供應商又疲于接待大量顧客的第二方評定,這時,由第三方來證實產品質量的現代質量認證制度便應運而生。
現代質量認證制度包括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前者基于產品樣品的檢驗和隨后的抽樣監督檢查,但由于過程復雜,費用較高,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也越來越短,顧客對供應商的選擇評價便更多地轉向了對供應商設計、生產、安裝、服務質量保證能力的評定,即通過供應商的質量體系來證明供應商具有持續穩定地生產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的能力。近年來在質量保證活動中,質量體系第三方認證注冊得到日益廣泛的開展。
2. 質量體系認證的涵義和開展質量體系認證的意義
企業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依賴于其設計生產等一整套產品質量形成過程的全面控制及整個企業組織管理的系統能力,也即取決于實施質量管理的組織結構、過程、程序和資源這一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質量體系。質量體系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否按科學的質量管理原則完善健全地建立起來,并有效運行,是能否穩定持續地提供合格產品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