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FID系統的工作過程中,始終以能量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時序方式來實現數據的交換。閱讀器向電子標簽提供工作能量。當電子標簽進入射頻識別場時,閱讀器發射出的射頻波激活標簽電路,相互作用,完成數據的交換。對于多標簽同時識讀來講,可以采用閱讀器先發的形式,也可以是標簽先發的形式。
為了實現多標簽無沖突同時識讀,閱讀器先對一批標簽發出隔離命令,使得閱讀器識讀范圍內的多個電子標簽被隔離,最后只保留一個標簽處于活動狀態與閱讀器建立無沖突的通信聯系。對于標簽先發的方式,標簽隨機地反復發送自己的識別lID,不同的標簽可在不同的時間段被閱讀器正確讀取,完成多標簽的同時識讀。對于任何一只電子標簽來講,都具有唯一的ID號,在大多數應用場合,是通過運用后臺數據庫來支持標簽的數據屬性的。閱讀器與應用系統之間的接口由開發工具調用的標準函數來表示。功能大致包含以下方面:應用系統根據需要向閱讀器發出配置命令和其他指令;閱讀器向應用系統返回其當前的配置狀態和各種指令的執行結果。
2.工作過程
每個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在經過小區門崗時,必須配戴保安發放的身份卡(包括人員卡和車輛卡)--射頻識別標簽,它的芯片中含有一個唯一的識別代碼以及用戶所指定的信息,它們可以被閱讀器(Reader)在一定的距離內以非接觸的方式讀取出來。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動態監控系統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同時對多個掛有射頻標簽的目標物體進行非接觸、高速及準確的并行跟蹤和識別,因此只要在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上放置射頻識別標簽(通常是封裝為卡狀,所以也稱為射頻卡),當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行駛到放置閱讀器的有效閱讀范圍內時,系統的閱讀器就會自動讀取人員車輛所持有的射頻識別標簽的lD號碼,然后系統會將此標簽的lD號碼和人員車輛行駛的相關信息傳送到后臺系統進行處理。
四.可行性分析
經過前面的介紹,可以論證,困擾小區的安全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實現了小區人員車輛進出都有有效識別、監測監控和定位,使小區的安防系統充分體現“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動化”,實現了數字小區的目標,同時,RFID身份卡制作成本較低,投資較少。因此將該技術在小區安防系統中應用的方案是可行的。
五.RFID技術在小區
安防系統中的總體設計
1.功能設計
RFID技術在人員定位管理方面實現的基本功能包括:
①識別:任一時間或某個地點究竟有多少人員或者車輛,這些人人員或者車輛都是誰可以完全識別;
②記錄:所有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在小區內的任一時間的活動軌跡均可以記錄在數據庫中;
③定位:小區監控中心可以遠程監控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
④查詢有關人員車輛在任一地點的到/離時間和總停留時間等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實重要巡查人員是否按時、到點的進行各項數據的測試和處理,從根本上杜絕因疏忽而造成的相關安全問題。
⑤防作弊:進人小區的人員車輛在行駛途中遺失或丟棄身份卡,監控中心可以自動識別。
2.設計方案
在小區的各個通道和人員可能經過的通道中安裝若干個閱讀器,并且將它們通過通信線路與地面監控中心的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換。同時在每個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上放置安置有RFID電子標簽身份卡,當人員車輛進人小區,只要通過或接近放置在通道內的任何一個閱讀器,閱讀器即會感應到信號同時立即上傳到監控中心的計算機上,計算機就可判斷出具體信息(如:是誰,在哪個位置,具體時間),管理者也可以根據大屏幕上或電腦上的分布示意圖點擊小區內的任一位置,計算機即會把這一區域的人員情況統計并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