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手機通過CCID接口完成近場通信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在ISO14433規范中擴展CLF的功能,令CLF支持CCID,并從定制終端開始將CLF的此種功能發展成為NFC手機的標配。
NFC手機配SWP SIM卡是目前國際規范定義的組合,SWP SIM卡需要NFC手機的支持,手機的NFC功能也只是為SWP SIM卡服務。但隨著智能卡技術的演進,這一切未必一成不變。本文通過對現有的SWP與CCID技術的簡要分析和對比,創造性的提出一種NFC手機通過CCID接口完成近場通信的方法和原理,并簡述這種方法對手機SIM卡、終端、終端應用的影響和未來還須完成的工作。
1、背景
SIM卡如果要在移動支付和眾多移動網絡應用中承擔重任,最好能支持非接通信并擁有大容量。
大容量SIM卡要支持非接通信功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終端、卡的技術規范;
(2)終端、卡的測試規范;
(3)終端、卡的測試環境、模擬環境;
而現實情況是:
(1)沒有大容量SIM卡及其終端的非接技術規范,現行的普通容量SWP卡只定義了ISO/IEC 7816、SWP兩種接口;聯通大容量SIM卡及終端技術規范完善了ISO/IEC 7816中USB接口的定義及使用,但在之上疊加SWP功能,卻絕不是簡單照抄照搬國際規范,必須解決物理接口的選擇(“SWP和CCID”或“ISO/IEC 7816、SWP和CCID”)、邏輯通道的選擇(ISO/IEC 7816、SWP、CCID、大容量)、ISO/IEC 7816、SWP、CCID、大容量中任何兩個以上并發等技術難點;
(2)現有含兩個接口的SWP普通SIM卡的測試規范,即ETSI TS 102 694,在涉及到有USB接口的地方以“FFS-For Fut-ure Study”帶過,留待實現;
(3)現在測試SWP普通SIM卡,使用Com-prion公司的ICC Spectro,測試內容依照ETSI現有規范實現,圍繞ISO/IEC 7816、SWP兩個接口展開,而針對USB-IC、SWP的測試環境、模擬環境尚待開發。 所以,SWP大容量SIM卡的實現不是簡單的硬件、軟件、協議的疊加,我們需要換一種思路,探討更為可行的更具優勢的解決方案:不通過SWP協議實現NFC功能。
2、SWP、7816、CCID的簡單比較
SWP是單線協議Single Wire Proto-col的縮寫,是由Gemalto公司前身之一的Axalto提出的基于SIM卡C6引腳的單線連接方案,屬于物理層協議。簡單來說,就是用一根數據線溝通SIM卡與NFC模塊,再通過NFC模塊的CLF與外部通訊。當NFC手機通過CLF前端接收POS機數據后,便通過C6管腳傳給SWP卡。CLF與POS機之間的射頻場頻率為13.56MHz,通訊速率有106、212、424、847kbps幾檔,目前使用106、212kbps居多。SWP規范要求每比特(bit)寬從590ns到10us,換算通訊速率小于2Mbps。
ISO/IEC 7816國際規范是接觸式智能卡必須遵循的規范,普通手機SIM卡在物理、電氣特性方面遵循該規范。目前大多數手機支持的ISO/IEC 7816接口傳輸速率在100kbps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