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分析現有設計功率因數低的原因,探討改善功率因數的技術及解決方案,介紹相關設計過程及分享測試部分數據,顯示這參考設計如何輕松符合“能源之星”固態照明規范對住宅LED照明應用功率因數的要求。
隨著高亮度發光二極管(HB-LED)在光輸出、能效及成本方面的全面改善,同時結合小巧、低壓工作及環保等眾多優勢,LED照明(也稱固態照明(SSL))正在掀起一場照明革命。而在節能環保的趨勢下,LED照明自然也成為眾多規范機構所瞄準的目標。如美國能源部“能源之星”項目的1.1版固態照明標準自2009年2月開始生效,中國的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也在牽頭攜手相關機構,準備在2010年發布中國版本的LED照明能效標準。
就“能源之星”的新版固態照明標準而言,這標準的一項重要特點是要求多種住宅照明產品的功率因數最低要達到0.7,其中的一些典型產品有便攜式臺燈、櫥柜燈及戶外走廊燈等。這類LED照明應用的功率一般在1到12W間,屬于低功率應用。這類低功率應用最適宜的電源拓撲結構是隔離型反激拓撲結構。不利的是,現有用于設計這些電源的標準設計技術通常使得功率因數(PF)僅在0.5至0.6的范圍。本文將分析現有設計功率因數低的原因,探討改善功率因數的技術及解決方案,介紹相關設計過程及分享測試部分數據,顯示這參考設計如何輕松符合“能源之星”固態照明規范對住宅LED照明應用功率因數的要求。
設計背景
典型離線反激電源轉換器在開關穩壓器前面采用全波橋整流器及大電容,選擇這種配置的原因是每2個線路周期內線路功率降低,直到零,然后上升至下一個峰值。大電容作為儲能元件,填補相應所缺失的功率,為開關穩壓器提供更加恒定的輸入,維持電能流向負載。這種配置的功率利用率或輸入線路波形的功率因數較低。線路電流在接近電壓波形峰值的大幅度窄脈沖處消耗,引入了干擾性的高頻諧波。
業界有關無源(Passive)功率因數校正(PFC)的方案眾多,這些方案通常都使用較多的額外元器件,其中的一種方案就是谷底填谷(valley-fill)整流器,其中采用的電解電容和二極管組合增大了線路頻率導通角,從而改善功率因數。實際上,這個過程利用高線路電壓以低電流給串聯電容充電,然后在較低電壓時以較大電流讓電容放電給開關穩壓器。典型應用使用2個電容和3個二極管,而要進一步增強功率因數性能,則使用3顆電容和6個二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