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復旦大學緊密合作,基于高靈敏的離電傳感機理與折射率匹配策略,研發出當前全球透明度最高的柔性觸覺傳感器件,從機理上解決了觸覺傳感中透光度與靈敏度相矛盾的問題,并提出了用于消費電子及醫療健康領域的觸覺與視覺深度融合的智能方案。該論文題為“Ultrahigh-transparency and pressure-sensitive iontronic device for tactile intelligence”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2022, 6, 54。常煜副研究員、潘挺睿教授和楊振國教授為該文章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唐杰博士。
柔性離電觸覺傳感機理是通過檢測具有壓力敏感結構的離子/電子界面處的超電容,實現對壓力信號的測量。由于其超靈敏、高信噪比、抗干擾、材料來源廣泛等特點,柔性離電觸覺傳感技術已獲得廣泛的研究。潘挺睿教授領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iMIND團隊作為離電傳感技術的發明者,在這一領域持續地深入鉆研,開發了基于液滴式(Lab. Chip. 2012,12,1110; Lab. Chip. 2014, 14,1107; Lab. Chip. 2014,14,4344)、薄膜式(Adv. Mater. 2015, 27, 6055)、纖維式(Adv. Mater. 2017, 1700253; Adv. Funct. Mater. 2019, 1807343;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46157)、皮膚式(Adv. Mater. 2018, 1705122)等離電傳感器件,并將其廣泛應用在健康監測、醫療診斷、人機界面等前沿領域中(Ann. Biomed. Eng. 2014, 42, 2278; Ann. Biomed. Eng. 2016, 44, 2282; IEEE Trans. Biomed. Eng. 2019, 66, 3072; IEEE Trans. Biomed. Eng. 2021, 68, 2776)。
隨著柔性電子的不斷應用和拓展,柔性觸覺傳感器在便攜電子、可穿戴、健康檢測等領域獲得了快速發展。在柔性壓力傳感器中引入高透明的光學特性,可實現觸覺和視覺的整合,帶來新的功能和應用。由于離子材料,尤其是凝膠類材料本身的高透明特性,基于離電機理的透明柔性觸覺傳感器也獲得了深入研究,現在已經開發了基于離子凝膠涂層、高透明離子薄膜等的透明傳感方案(Adv. Mater. 2015, 27, 6055; Adv. Sci. 2020, 7, 2000348)。然而,現有的柔性觸覺傳感器要在單一結構中實現高透明度和高靈敏度仍然是一大難題。因為提高靈敏度一般采用增加界面粗糙度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不可避免的會提高光線的反射與散射,從而大大降低器件的光學透明度和清晰度。
為了在單一傳感結構中同時實現高透明和高靈敏度,本文通過表面結構設計和折射率匹配方案,開發出了一種基于離電原理的柔性超透明觸覺傳感器件(TIS)。作者選用了高透明的柔性電極、光固化離子凝膠、折射率匹配液作為制備傳感器的基本材料。通過微納加工將離子凝膠表面固化成半球形陣列的微結構,然后將其夾在兩片透明電極之間,形成“三明治”型的高靈敏度傳感結構。但是當光線穿過傳感器內部的半球界面時會發生漫反射和折射,使得傳感器的透光率大大降低,同時透過傳感器的圖像也變得模糊。為解決半球界面的反射問題,論文提出了折射率匹配策略:使用折射率與離子凝膠相等的折射率匹配液填充到半球陣列之間的縫隙中,使半球界面兩側的折射率相等,從而降低光的反射率,提高透光率和圖像清晰度。基于這種設計方法,TIS獲得了當前柔性觸覺傳感器中最高的整體透光率(96.9%),同時,通過調控離子凝膠半球陣列的尺寸與密度,可以獲得高達83.9 kPa?1的器件靈敏度。
圖1 超透明離電觸覺傳感器的結構與原理示意圖
通過將TIS傳感器與多種光學元件結合,賦予其觸覺感知的功能,實現多種視-觸結合的新型智能化應用。通過陣列化的設計,TIS傳感器獲得了采集壓力分布的功能,直接貼合在屏幕表面,使得傳統的顯示元件獲得觸覺感知能力。這種新型的一體化元件,可以記錄書寫文字時不同的力度和書寫軌跡,實現3D輸入和書寫習慣識別等功能;可以直接識別放置其上物體的壓力分布圖像,用于物體識別,獲得基于增強現實的新型人機交互方式。
圖2 基于超透明離電觸覺傳感器的屏上觸覺圖像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