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貝嶺是如何進入到智能電表MCU這一領域的呢?2017年,上海貝嶺斥資5.9億收購智能電表芯片廠商銳能微,現在上海貝嶺主要是通過銳能微開展智能電表MCU芯片業務。銳能微成立于2008年,但其發展重心為電表計量芯片,僅有少量智能電表MCU芯片產品。
官網顯示,目前上海貝嶺的銳能微智能電表MCU芯片產品主要有RN8319/RN8611/RN8612/RN8613/RN8615。
以銳能微最新一代的智能電表MCU產品RN8318來看,與復旦微電和鉅泉科技同類產品相比,銳能微的RAM容量較小、內核相當、芯片最高運算速度較小、功耗較高。銳能微的智能MCU芯片產品,目前已覆蓋國網三相表、單相表以及海外智能表等應用領域。在電表行業,銳能微的優勢還是在計量SoC芯片領域較為顯著。
由于智能電表MCU芯片業務占比較低,上海貝嶺并未列出智能電表MCU產品具體的銷量、收入、毛利率及單價的數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其在國內統招市場中,智能電表MCU芯片市占率并不是太大。
智芯微
智芯微下屬杭州萬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深耕工控芯片設計領域多年,在載波通信市場占有過半的市場份額。依靠在載波通信芯片領域積累的經驗,智芯微進入智能電表MCU領域研發。杭州萬高,基于M0內核的V85系列低功耗MCU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智能電表領域;去年,杭州萬高在慕尼黑華南電子展上推出基于M4F內核的V32G410系列MCU新品,該款產品能滿足新一代電表智能物聯表的應用要求。但其關于智能電表MCU的信息,并沒有過多披露。
小結
通過梳理,可以看到國產廠商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智能電表需求持續上漲中,智能電表MCU芯片業務收入實現亮眼增長。國產廠商在國內統招市場中也穩穩占據主導地位,海外布局也在持續進行中。
產品上,當前國產廠商的智能電表MCU產品還是較普遍采用32位ARM Cortex-M0內核,普遍集成512k大容量嵌入式flash,功耗也在持續降低。但面對新一代智能物聯表的應用,智能電表MCU芯片運算速度、存儲容量、處理能力和制程工藝還需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