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石油化工市場】綠色低碳與智能化、服務化正在成為世界石化產業的新趨勢與新潮流。當前,我國石化行業在傳統增速下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要素推動日益減弱、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強化的新形勢下,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重新思考未來行業發展的新思路。
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傳統石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近日,在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第十三屆“兩化融合推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并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引發制造業制造模式、流程、手段、生態系統等重大變革。中國正面臨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從制造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互聯網+制造業 提供發展新良機
“如何讓中國變得又大又強,簡單而言,就是要從技術跟蹤向自主研發超越,從傳統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從初創向質量效益轉變,從資源消耗向綠色制造、從生產向生產+服務制造轉型升級。”李伯虎說。
當前我國石油化工行業正處在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互聯網與各領域加速融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今年5月、7月,國務院相繼印發《中國制造2025》和《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為我國石化行業提供了新一輪增長與發展契機。
事實上,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石化行業已經從高速增長的歷史階段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專家指出,大而不強,產生城市化,缺乏城市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石化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生產化學品存量約占世界的1/3,大多屬于基礎行業領域,單位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高出10%-20%。與此同時,40%左右的精細優質化學品需要進口。而近年來石化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對行業和社會造成了很大影響。此外,與國際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石化行業服務業占比較低,需要推動從單一的制造向制造+服務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