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創板將迎來開市五周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改革,屬于中國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資本市場新時代自此啟幕。
時至今日,南京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華科技”)董事長李維平對此仍然歷歷在目: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集體鳴鑼、股價全線大幅收漲,科創板首秀實現“開門紅”!就在這一天,黃浦江畔的一聲聲鑼響,敲進了李維平的心里:自己一手創建的高華科技,何時也能踏進這方改革“試驗田”?
心向往之,但李維平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之快。2020年,高華科技啟動上市輔導;2022年6月底,公司科創板IPO申請被受理,同年11月21日,IPO審核通過;2023年4月18日,他已經帶著高管團隊敲響開市鑼,迎來登陸科創板的高光時刻……
在科創板落地之前,一家企業謀求A股上市平均耗時超2年,而科創板的審核周期僅為數月。在上市儀式現場,李維平動情地說:“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感謝我們的國家,為科技人員創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跑步上市”的背后,是“科技創新”早已注入高華科技自身基因之中。2000年,李維平帶著創業夢想來到南京,成立了高華科技,專注于高可靠性傳感器及傳感器網絡系統的研發。經過20余年的發展,科技鑄就“高精尖”壁壘、業績呈現“高成長”曲線、行業發展延續“高景氣”態勢,公司身上的“三高”特性完全契合科創板的“硬科技”定位。最終成功叩關的“臨門一腳”,則依靠地方政府部門、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一路“護航”。“高華上市水到渠成、恰逢其時。”李維平感慨道。
身處萬眾矚目的資本舞臺,擁有充沛的IPO募集資金,李維平對高華科技的未來有了更高期許。上市前,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上市后,公司則要實現“從1到N”的蝶變。
高華科技上市一年多,他比此前更忙了,一年中的近半時間都在外奔波。目前,高華科技正在實施戰略聯盟和產業投資戰略,通過挖掘一批中小傳感器企業,實現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布局,極大豐富了公司產品種類,建立規模化的持續競爭力。同時,中國的工業傳感器技術水平相比發達國家仍然差距較大,李維平一直將“做感知世界引領者”視為個人奮斗和企業發展目標。如何再抵夢想彼岸?只有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方面更進一步,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步履不歇。
2023年,高華科技交出亮眼的財報,實現營業收入3.41億元、凈利潤9634.21萬元,分別為2019年同一指標的2.6倍、4.7倍。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01.20萬元、凈利潤1878.07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7.98%、30.70%,強勁發展勢頭不減。
得益于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發行上市條件更加包容,目前南京已有科創板上市公司16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九。科創板開市五周年在即,近日,證監會推出“科創板八條”,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開啟新一輪改革。隨著制度創新和市場活力持續釋放,更多南京“小企業”也將擁有“大夢想”,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踏上廣闊世界的征途,讓南京“科創森林”愈發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