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
會議總結分析今年經濟工作,全面客觀研判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必將進一步堅定各方發展信心,積極主動應對困難挑戰,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與總目標為:
1.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2.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3.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4.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5.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6. 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7. 擴大國內需求;
8.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9. 穩住樓市股市;
10.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
11. 穩定預期、激發活力;
12.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13.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14.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其中針對智能制造領域的相關利好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小編整理之中的重點,望與制造業相關從業者同進步。
“兩新”工作:7個重點領域設備更新與3大類重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明年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這其中工業領域的設備更新對于智能制造設備更新有著關鍵的推動作用,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環節。
10月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明確下階段“進一步擴大內需”工作中消費方面重點指出,“結合‘兩新’推動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擴大。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不僅有利于釋放需求潛力,更有利于促進節能降碳、推動全面綠色轉型”。
10月1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指出,“為了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我們制定實施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充電器、電氣安全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分兩批發布31家符合規范條件的電動自行車企業名單”。
11月19日,國家發改委11月份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展望2025年市場空間部分指出,“‘兩新’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統籌協調,截至目前,已經推動各方面出臺實施細則近300項,持續發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引導帶動作用”。
在消費品換新方面,15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支持方向為汽車、家電、家居。
李超副主任指出,“消費品以舊換新包括汽車、家電、家居等3大類重點產品,我們推動各地用好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實實在在地支持消費者對更優質、更智能、更環保產品的需求”。
在設備更新方面,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聚焦于工業、農業、建筑、教育、交通、文旅、醫療等7個重點領域。
李超副主任指出,“設備更新政策聚焦工業、農業、建筑、教育、交通、文旅、醫療等7個重點領域,拿出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直接安排到項目,同時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發布112項標準,支持企業開展工藝更新、數字賦能、綠色轉型,促進產業向“新”向“綠”發展,有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以科技創新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而智能制造設備更新正是科技創新在制造領域的重要體現,它有助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數智化、綠色化、安全化方向轉型升級,為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