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表現,它是全球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個國家發布了相關支持政策。例如,美國的“再工業化”計劃、德國的“工業4.0”計劃、日本的“新機器人戰略”計劃等。在國家政策推動,制造業技術轉型升級等背景下,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迅速,逐漸成制造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制圖:全球物聯網觀察)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規模為15150億元,增長率為22.6%,伴隨著技術的逐漸完善,應用產業的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超19000億元。
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行業將持續穩定增長,中國制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國各省市也在相繼推進政策加快智能制造行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你的常駐地都有哪些智能制造相關政策?
廣東:2025制造業全面進入智能化制造階段
到2025年,廣東省制造業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全省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
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全面進入智能化制造階段,基本建成制造強省。制造業水平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至25萬元/人。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7%以上,安全可控的智能技術產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5。骨干企業國際地位凸顯,培育一批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1000億元的工業企業,涌現一批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分工的國際化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
江蘇:2020年將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
日前,為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區。
根據《意見》要求,要加強領軍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專業服務水平——培育壯大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到2020年,江蘇省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國內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
重慶:力爭2022年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近日,重慶印發了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了重慶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目標及任務。
力爭到2020年,全市智能制造取得明顯進展,累計推動25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5個具備國內較強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個智能工廠和200個數字化車間,創建10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建設5個智能制造示范園區,68%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制造階段,52%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階段,“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58,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汽車、電子、裝備等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