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為我國標準化發展設定了目標和藍圖。根據《綱要》,從住房、物業服務,到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以及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我國都將推進完善標準化建設。《綱要》提出,健全和推廣金融領域科技、產品、服務與基礎設施等標準,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圍繞金融等領域智慧化轉型需求,加快完善相關標準。研究制定服務貿易標準,完善數字金融等標準。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
《綱要》提出,到2025年,我國標準化發展要實現“四個轉變”,即: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到2035年,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要全面形成。
《綱要》提出,要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領域,開展標準化研究。在兩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區塊鏈、衛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應用前景廣闊的技術領域,同步部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推廣,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鐵、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機器人等領域關鍵技術標準,推動產業變革。適時制定和完善生物醫學研究、分子育種、無人駕駛等領域技術安全相關標準,提升技術領域安全風險管理水平。
《綱要》明確,要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筑牢產業發展基礎,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與產業技術基礎標準建設,加大基礎通用標準研制應用力度。開展數據庫等方面標準攻關,提升標準設計水平,制定安全可靠、國際先進的通用技術標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產業綜合競爭力。發揮關鍵技術標準在產業協同、技術協作中的紐帶和驅動作用,實施標準化助力重點產業穩鏈工程,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綱要》提出,要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加快節能標準更新升級,抓緊修訂一批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提升重點產品能耗限額要求,擴大能耗限額標準覆蓋范圍,完善能源核算、檢測認證、評估、審計等配套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完善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標準,研究制定生態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
《綱要》提出,推動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城市管理、應急處置等方面的應用標準。健全住房標準,完善房地產信息數據、物業服務等標準。推動智能建造標準化,完善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施工現場監控等標準。開展城市標準化行動,健全智慧城市標準,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以下是《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主要內容。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為統籌推進標準化發展,制定本綱要。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標準化治理結構,增強標準化治理效能,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實現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標準化更加有效推動國家綜合競爭力提升,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