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電子測量儀器學科的帶頭人,年夫順從事電子測量儀器科研工作已超過3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毫米波與太赫茲測量儀器和自動測量系統,現任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在電子測量儀器領域,年夫順的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5G移動通信、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專項以及相控陣雷達、風云氣象衛星、太赫茲人體安檢儀等重點裝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完成的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獲發明專利授權30項,制定國家標準3項,發表科技論文100多篇。
現在,年夫順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先進個人、全國杰出工程師、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研制我國首臺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大力發展相控陣雷達、衛星通信和衛星導航、移動通信、電子偵察與電子干擾等電子設備,急需一種高端精密測量儀器——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在當時,只有美國擁有這種儀器,但對我國實行嚴格禁運。
年夫順研究生畢業后參加工作不久,就被任命為課題組長,走向了研制我國首臺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的攻關之路。當時,他面臨的是“一片空白”——沒有技術參考、沒有核心器件、沒有生產配套,甚至連團隊成員也只有個位數。年夫順帶領團隊每天晚上加班到11點,每天吃飯睡覺都在琢磨技術攻關,就這樣“熬”了5年。
1995年,我國首臺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在年夫順團隊手里誕生,我國實現了此類儀器從“0到1”的突破,以科技自立自強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設計制造技術的國家,成功解決了電子信息裝備的測量難題。
目前,我國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已實現家族化與系列化發展,構建了批量生產的產品線。
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測試技術發展
2004年,太赫茲被譽為“改變未來世界十大技術”之一,極具發展潛力。年夫順瞄準了這一發展領域,帶領團隊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太赫茲測量關鍵核心技術,并形成了系列化產品,填補了我國多項空白。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目前唯一能夠提供成套太赫茲測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近幾年,瞄準微波大功率集成電路芯片測量難題,年夫順又帶領團隊發明了裸芯片熱態參數測試方法,解決了大功率微波半導體芯片在片測試難題,集成研制了首臺超寬頻帶一體化矢量網絡分析儀和大功率矢量網絡分析儀。目前,年夫順正帶領團隊探索太赫茲無損檢測技術工業應用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希望研發更適合工業應用的、低成本、小型化的太赫茲無損檢測儀器,促進太赫茲無損探測技術大規模工業應用。
面對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大趨勢,年夫順積極謀劃數字化和智能化測試技術的發展,“我希望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傳統測量儀器,進一步提升傳統測量儀器的測量能力,并利用前沿技術發明顛覆性測量儀器,為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提供新型測量儀器。”他說。
直到現在,年夫順還保持著一周工作六天半的習慣。為什么要這么拼?年夫順回答:“在關鍵技術創新領域,全球的競爭激烈,稍有松懈就會被世界科技前沿拋棄。要培養和造就年輕的科技人才隊伍,帶領創新團隊進入國內一流、世界先進行列,成為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一面旗幟,我不敢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