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檢測設備升級。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生物醫藥、現代食品等重點行業,研究發布檢驗檢測能力指引目錄,在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一批先進設備。重點推動設計驗證環節更新模型制造設備、實驗分析儀器等先進設備;測試驗證環節更新機械測試、光學測試、環境測試等測試儀器;工藝驗證環節更新環境適應性試驗、可靠性試驗、工藝驗證試驗、安規試驗等試驗專用設備,以及專用制樣、材料加工、電子組裝、機械加工等樣品制備和試生產裝備;檢驗檢測環節更新電子測量、無損檢測、智能檢測等儀器設備。
本質安全設備提升。推動具備條件的生產煤礦加快智能化改造,在采掘(剝)、供電、供排水、通風、主輔運輸、安全監測、洗選等生產環節進行設備更新和智能優化提升,到2026年,年產能45萬噸以上正常生產的煤礦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年產能45萬噸及以下正常生產的煤礦分別建成不少于2個關鍵環節智能化子系統。引導民爆企業開展“無人化”和“數字化”改造,更新水油相制備儲存設備、裝藥包裝設備、裝卸搬運設備等。圍繞工業生產等重點場景,推廣《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關鍵詞:制造業“一轉帶三化”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鄭州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高質量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支持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數字化轉型成熟度等貫標,爭創國家級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一鏈一策”開展重點產業鏈數字化“網聯”升級,引導企業持續深化“上云上平臺”。支持小微企業園、工業園區加快推進園區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平臺用標識”,支持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推廣訂單共享、設備共享、產能協作、集采集銷、眾包眾創等新模式,提升區域制造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水平。推廣“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爭創“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示范區。
推動工業企業高端化改造。高質量建設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總結推廣新型技術改造經驗。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開展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產品排查,確保按期退出。深入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實施《鄭州市重點產業鏈科技創新專項方案》,支持企業與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高校密切結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制(修)訂一批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修訂實施《鄭州市質量提升若干政策》,加大對企業質量品牌、標準建設、檢驗檢測等支持力度。
推動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依托河南省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平臺,構建“診斷輔導+方案設計+實施優化+后續評價”閉環工作推進體系,每年滾動實施300個以上智能化改造項目。聚焦“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深度應用,形成一批典型場景。聚焦“裝備應用、物料配送、生產管控、信息追溯、能源消耗、安全環保”建設內容,打造一批數字化車間。聚焦“裝備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建設內容,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打造智能工廠。
推動工業企業綠色化改造。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綠色化改造全覆蓋,實施《鄭州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鄭州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按照《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深化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設備、高能耗高排放設備、具有安全隱患設備,培育一批“超級能效”工廠、“零碳”工廠、環保績效A級企業和綠色園區。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推進建設一批工業綠色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力爭到2025年完成存量燃煤機組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
增強數字基礎設施支撐。建設市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跨行業跨領域和特色區域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運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快形成規模化標識解析應用服務能力。支持企業加快開發首版次高端軟件、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工業應用程序(APP)。積極融入“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工程,以鄭州城市算力網建設為引領,加快建設5G網、萬兆光網、移動物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和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建設工程等重大項目,滿足算力“入戶、入企、入園、入校”需求。
關鍵詞:優勢裝備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