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商訊:日前,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15顆氣象衛星,在軌8顆,其中7顆業務運行,為氣象、海洋、林業、農業、民航以及軍事等應用領域提供了大量全球及區域的地球觀測信息。
風云系列衛星是我國開展氣象監測的利器,有了這十個科學儀器,必然能夠讓風云三號更好的完成任務,助力我國氣象監測事業的發展,同時,風云系列衛星也將為全球的自然災害監測提供中國觀測方案。
風云三號D設計壽命5年,星上裝載了10臺套先進的遙感儀器,分別是微波溫度計、微波濕度計、微波成像儀、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近紅外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廣角極光成像儀、電離層光度計。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張鵬介紹,風云三號D設計壽命5年,星上裝載了10臺套先進的遙感儀器,除了微波溫度計、微波濕度計、微波成像儀、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和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等5臺繼承性儀器之外,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近紅外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廣角極光成像儀、電離層光度計為全新研制、首次上星搭載,核心儀器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進行了大幅升級改進,性能顯著提升。
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
風云三號系列衛星的核心儀器之一是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
這臺儀器升級改進后可以媲美美國最新發射的聯合極軌氣象衛星的成像儀器,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寬幅成像遙感儀器之一。
據悉,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整合了原有風云三號衛星兩臺成像儀器的功能,是世界上首臺能夠獲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紅外分裂窗區資料的成像儀器,可以每日無縫隙獲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圖像,實現云、氣溶膠、水汽、陸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氣、陸地、海洋參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為我國生態治理與恢復、環境監測與保護提供科學支持,為全球生態環境、災害監測和氣候評估提供中國觀測方案。
紅外高光譜大氣垂直探測儀
這臺儀器采用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傅里葉干涉探測技術,可以實現地氣系統的高光譜分辨率紅外觀測,光譜覆蓋1370個通道。
據張鵬介紹,相較于原有的風云三號紅外分光計,光譜通道數量增加了70倍,光譜分辨率最高達0.625 厘米波數,可以提高大氣溫度和大氣濕度廓線反演精度1倍以上,極大提升對我國中長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支撐能力,并將天氣預報的有效時效延長2-3天。
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
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是一臺可監測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的遙感儀器。
“這臺儀器大家比較感興趣,” 張鵬說,這臺儀器可以獲取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主要溫室氣體的全球濃度分布和時間變化的信息,提高區域尺度上地表溫室氣體通量的定量估算,分析和監測全球碳源碳匯,為巴黎氣候大會溫室氣體減排提供科學監測數據。
“去年底我國發射了一顆碳衛星,碳衛星的一項任務就是進行高光譜二氧化碳監測,二氧化碳是全球氣溫升高的主要參數,所以對全球二氧化碳監測是非常重要的,風云三號D上的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可以與碳衛星一起,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全球二氧化碳的空間分布跟時間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