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起,中國鐵路將施行新的列車運行圖。新圖實施后,“復興號”運行將再度擴容,其中調整后的“復興號”將不再局限在京滬線運行。京津城際的“復興號”將占該線運行高鐵列車數量的80%。
“高鐵關鍵部件的國產化之路,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好在這一路雖然艱辛,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戴光澤教授這樣說。
4月9日,《科技日報》刊發報道了一篇名為《戴光澤:讓高鐵用上國產零部件》的文章,講述了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戴光澤教授及其團隊的事跡。全文如下:
西南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戴光澤教授
回溯到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首次亮相京滬線,標志著中國高鐵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又跨出一大步。從兼收并蓄到自主創造,“復興號”的國產化率高達84%,而其中CR400BF型動車組的一個關鍵零部件——軸端接地裝置由西南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戴光澤教授團隊率先研發并實現工程化應用。
在高鐵零部件國產化領域耕耘多年,這次任務只是他成績的一小部分。“要讓高鐵零部件走上國產化之路?!贝鞴鉂墒沁@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1999年底,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戴光澤回到曾工作過的西南交通大學,主要從事材料服役性能方面的研究。2009年以前,中國高鐵動車組的關鍵零部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皩ν庖蕾囆栽礁?,風險也就越大。”戴光澤說,過去在生產CRH5型動車組的過程中就遇到了轉向架鋁合金推桿供貨困難的問題,由于該部件的國外供應商突然倒閉,無法向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客”)供貨?!斑@個零部件雖小,卻對動車組轉向架輪軸牽引力的傳遞起關鍵作用,這個零部件供貨不到位影響了整個動車組訂單的按時完成?!彼f。
由于情況緊急,長客有關方面找到了戴光澤,希望他能帶領團隊盡快完成鋁合金推桿的國產化工作。戴光澤當即接下了這個任務,并于2009年12月研制出樣件和小批量試裝部件,暫時解決了廠家的燃眉之急。接下來,長客希望該零件能實現量產,但這次卻遇到了體制上的阻力?!案咝J鞘聵I編制,沒有批量供貨生產的資質。逼得沒辦法,我們就自己成立公司,自己生產?!?010年2月,四川城際軌道交通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注冊成立,由戴光澤任董事長,國產化的鋁合金推桿開始大量供貨。
2013年6月,戴光澤又接下了CRH3型系列動車組軸端接地裝置的國產化任務。歷經3年多的時間,2016年1月,該接地裝置也終于在CRH380BG高寒動車組上開始小批量試裝考核,同年9月在完成運營考核后,10月開始批量供貨、替代進口件。“這是接地裝置的實物樣件,從沈陽動車段拆回來的,運行了100多萬公里,國外的同類產品僅能運行七八萬公里?!贝鞴鉂蓮恼褂[柜中拿出了一個半球體狀的接地裝置,自豪地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裝置雖不大,卻沉甸甸的,如同承載了戴光澤團隊艱辛的研發歷程。軸端接地裝置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碳刷架和摩擦盤,其主要作用是將車體上的電流傳遞至車軸,再通過車輪和鋼軌形成閉合電路,以確保車載設備和乘客的安全。在研發過程中,需要讓它在大電流下載流連續試驗運行5萬到10萬公里。由于是帶電磨損試驗,為確保其安全性,需要工作人24小時輪班看守,而這一守便是一個多月。
軸端接地裝置由于其位于轉向架簧下振動最劇烈的軸端位置,要求其在高寒、強烈振動、大電流長時間運行的工況下具有極高的可靠性。裝置中的每一個結構細節都經過了團隊成員的仔細推敲,小小裝置凝聚了集體的汗水。